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现阶段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半截子城镇化,真正提高人的城镇化,等等。从整体上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既要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社保问题及其他新出现的问题,又要通过财税、用工、体制等各项改革,重点解决城镇的承载力与产业支撑问题。  相似文献   
32.
基于全国、河南省以及贵州丹寨县3个层面的调研,本文选取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村村通建设、沼气池建设以及农田小水利4个方面对我国涉农项目与涉农资金的利用效率与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描述统计简单评估已有涉农项目与涉农资金的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发现目前我国涉农项目与涉农资金使用较为低效,现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新建项目的质量也因克扣、腐败等问题而无法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3.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民大学与教育部第五届"中国经济安全论坛——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于2014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毕业的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实践工作者1000多人出席了大会,就"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挑战及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探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市场、技术与粮食安全"、"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生态与粮食安全"、"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以及"制度创新与粮食安全"、"科学评估粮食安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4.
丁冬  郑风田 《西部论坛》2013,23(2):51-57
利用对贵州丹寨县130个村庄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率偏低,沼气池建设和使用情况不但与村庄和农户的经济状况有关,而且受政策实施情况的影响。总体上,示范村沼气池建设数量多于非示范村,废弃率也低于非示范村;政府统一要求建设的沼气池数量多于个人申请建设的沼气池,但废弃率高于个人申请建设的沼气池;从沼气池建设资金配套来看,贫困村农户获得的政府补贴低于非贫困村,政府统一要求与个人申请建设的农户自筹资金基本相当。因此,政府应重视不同农户的差异化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支持策略,提高农户建设和使用沼气池的自愿性和积极性;同时,应扩大示范村范围,并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5.
为了减少农民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项目,如农信通、农民手机报等,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然而这些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农民对此类信息的评价如何?这些农业信息供给项目存在什么问题?目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利用634份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信通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农民的农信通利用特点,重点分析了农信通对农民生产销售所带来的影响,并剖析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如何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物资投入到公共品的供给中已成为解决社会公共品供给困境的首要难题.从国外经验来看,慈善捐赠等自愿供给机制将是一个可行途径,不少学者也对该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和探讨.本文对其中关于慈善捐赠的动机及影响慈善捐赠规模的因素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以试图为将来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L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的案例分析,以龙头企业与水产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主要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探寻在农业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在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户"特殊的经营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38.
在分析主食产业化和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讨论我国推进主食产业化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加快主食产业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9.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对"世界银行共识"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市场化改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是有效的做法;但另一方面,这种公共投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少普惠性等问题,却难以通过政府内部体制改革解决.第二重两难在于:一方面无论提高农民谈判地位,还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都需要以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为前提,但令人尴尬的另一方面是,小农通常难以自发组织化,仍需"政府主导".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难道已经和资本结合的利益部门会扶持将要与自己谈判、监督自己权力运行的小农组织吗?就此,通过围绕"农民本位"和"社会资源动员"两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共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后政府支农投资大幅增加,但在"部门和资本下乡"及农民缺乏组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双重两难"困境--既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制约条件如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品问题难以有解.  相似文献   
4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开始不断迸发,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文章的通过对群体性事件和人均GDP的验证分析表明:1.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变动关系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2.支农、惠农政策对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收入分配不公是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4.城市成为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主要阵地。相应地,政府应该致力于克服GDP内部的两极分化,即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和改革要向合理化和公平化方向发展,尽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并继续大力推动农村的支农和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