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教育研究的伦理自觉阐释了其知识创造、认识论贡献和方法论创新等内在价值,设定了其特有的组织规范、文化规范、学术规范和关系规范,进而确立了关怀伦理基准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主体的理性自觉和研究伦理文化塑造等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作为重点;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思考路向,也是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有作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3.
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学专业的重要性,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深受科学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及早期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这在其教师观、教学过程观、教学知识观、教学专长观、教师发展过程观等方面均有明显体现。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有:以专业标准为本,规定教师发展的内容和方向;由教师教育机构主导,突出教师教育者的影响;注重教育专家的学术引领,借鉴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认知,强调个体的着意训练。  相似文献   
24.
知识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立场审视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发现其集中体现为:从地方课程的引入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用以增强知识的地方性;从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到综合课程的创设,借以提升知识的综合性;从注意年龄特征到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得以彰显知识的个人性;从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转型,旨在充盈知识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25.
探讨美国科学课程改革的百余年历程,了解其各阶段改革的特点与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 约科学课程改革的内外部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百年美国科学课程改革经历了现代科学教育形成期、精英科 学教育发展期和大众科学素养拓展期。国家层面的危机意识和新旧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是推动美国科学 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颁布,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正式浮出水面,首批实验省于2004年开始实验.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方案,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从课程价值观、课程文化观、课程生态观等七个角度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思考,并对其策略作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儒家语境下的"自我"概念显示出一种新的主体自觉的认识论视角。在儒家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自觉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教育中,汲取儒家的教育经验以实现现代教育中学生主体自觉的路向在于:以跨文化的特征为参照坐标,培养主体的理解与体验能力,在交往中促进主体自觉精神的觉醒,提升主体的自觉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28.
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将教师的成长植根于专业发展的生境中,通过个体的学习、实践与反思,借助教师社群间的信息传递、合作与竞争、专业技能承接等方式,形成教师之间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建构起互利共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和谐共生、生命自主、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等特征,彰显了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与生成性等理念。为此,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为指导,营造良好的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建构动态平衡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9.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与科学规划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我国在规划教育发展愿景、指引教育发展方向、规范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实践智慧。其主要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直面不同时期亟待破解的有关人才培养、体制建设、实践创新等方面的难题;强化历史担当责任意识,构筑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为目标的教育梦想;加强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以立德树人、培育核心能力、健全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能等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实践智慧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融合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敢于担当、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  相似文献   
30.
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