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4篇
综合类   1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笔者读到赵总宽悖论专家的鸿文《从容纳悖论到扬弃悖论》①,认为它在广、深方面都很具权威性。该问题因为太广太深,笔者只借助赵文提供的丰富资料,略谈一些有关的观点和新进展,包括评析一些西方的悖论专家罗素和普利斯特,以就教于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42.
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系统",它们大别于"知识系统",前两者应有表达假句(自然包括矛盾句)的能力,否则便有大缺陷;但是,后者应排除内含的假句于系统之外.无论"自涉"还是"非自涉"都会引发假句和假句被证;但是,我们不要把人(语言使用者)犯的种种谬误迁怒于语言本身.两个"悖论之冠"犯"复合命题"、"矛盾定义"等谬误.马丁列举涵盍整个西方20世纪最具权威的"理性重建P、Q"方案,把诸"卓论"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43.
在几年前黄展骥的《辩证派击中形式派的“要害”了吗 ?》一文中 ① ,他一方面认为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使形式派的“不矛盾律”失去普适性 ,另一方面 ,他又把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修订为“可此可彼” ,使两派 (在这个重大问题上 )“平分秋色” !即时引发学者、专家的“争鸣”热潮。有专家认为 ,黄先生这一“修订”引发辩证派的“护卫之战”、“存亡之战”。在本文 ,黄先生简明地摘引 (高度浓缩 )“争鸣”中几位学者的重要片段 ,然后略作比较与评析 ,旨在抛砖引玉 ,引发更多读者的参与和关注  相似文献   
44.
“悖论”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说”。这是最具概括性的定义。之后 ,各家各派可自行分类 ,是多元的。“悖论”的一般形式 :~P挑战P。而~P可以细分为“仅是Q∧~Q”和“Q∧~Q被证明为真”。徒具形式的“P ,~P”不足以判断是否“悖论” ,还要依据“形式以外”的具体内容是否够“大”(牵动重大 ,悬疑难决 )。此外 ,本文强调分辨“矛盾仅被揭露”与“矛盾被证”。进而 ,本文依据上述论点 ,试图恢复“初始”和“标准”谎者的“悖论老祖父”地位。  相似文献   
45.
70年代,一位哲学研究生来到寓所。起初天南地北的闲谈,后来扯到国家社会的大问题。过去数年来,虽然曾和他几次会面,但从未有过深谈,颇感遗憾;且言只提及“书”而未及“义”。意外地这次他说出一些令我惊奇的话,甚为欣赏。他说(大意):“自从新社会建立后,如果不清除一下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今天就不能解决几亿人民的基本生活。”令我惊奇的是,他是长期生活在殖民地的书呆子,又受充满封建思想的高等学府熏陶多年,活在云层间,吟诵一些不着边际的圣贤书,“讲”值德,“说”仁义,践踏和吞噬着广大纳税人的辛勤成果,竟…  相似文献   
46.
西方“自涉悖论”的大误区——“怪圈”之风不可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中世纪有论者认为强化说谎者悖论“本语句假”为无意义(无语义,不能赋值).19世纪的皮亚斯,前期也认为它无意义,后期才改变认为它为矛盾(自然是有意义,能赋值).20世纪的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自我指涉'是无意义的!”但是维氏同时又肯定“矛盾有意义(价值)”,这是莫大的“概念混淆”.可是,经过20世纪百年奋力“解悖”的失败和失望,不少论者便反过头来,认为一些矛盾和自涉为有意义.更有甚者,认为自涉这个“怪圈”无处不在.我们认为“怪圈”之风不可长.“意义”(赋值)和“无意义”(非赋值)两派经过我们深层地理论分析,才显得“意义”派远较占优势.我们更指出,强化说谎者悖论犯了“复合命题”谬误.经过这一大番澄清与消解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出,以我国人的高度智慧应该避开西方“自涉悖论”的大误区,不要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最后我们得郑重声明我们对西方有关论者绝无“不敬”之意,更何况谬误可能是在“我方”.  相似文献   
47.
“失钞票”的风波!事实:“事实”是在时空里发生的情况,可分为“物理上的”如“现正下雪”和“心理上的”如“我感觉寒冷”。已发生的事实,我们可能不知不觉,这表示我们的无知,但不能抹煞它们的存在。我们可以对事实加以否认、曲解或掩饰;我们也可以强词夺理,指鹿为马,甚至有时在辩论上获胜和说服别人,以获得世俗上的名誉、利益。但是事实依然是事实,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曲解或掩饰而有丝毫改变。例如,桌子上的五元钞票下午忽然不见了,遍寻不着。这是一件事实。语句:我们使用“陈述”语句“桌子上的五元钞票下午忽然不见了”…  相似文献   
48.
辩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兼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同一律”的两种解释婴儿诞生,被命名为“陈”。前此他在母亲腹中是否“陈”呢?词义乃约定俗成,我们都习惯认他为“陈”。当精子与卵子未结合时,我们都认“陈”并未存在。那么“陈”在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49.
本港有著名六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孔教、道教及回教。它们的代表于1988年1月9日在孔教学院大成中学再举行宗教思想交谈会,是个公开讲座,各就其宗教观点阐释“苦与乐”,共有百多人参加。六宗教思想交流会自1977年开始举行,至今已有10年历史,这是非传道式和非辩论式的,可让各宗教说出更多真正的、有意义的话,并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让社会人士知道各宗教均愿意和平共处,合作建设社会。“苦与乐”这问题很大、很重要,它牵涉到每个人每天的问题。正如筹备委员、基督教李景雄牧师认为:六宗教的交谈内容仍未有足够深度.我认…  相似文献   
50.
关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问题,近年来我和马凤教授在《人文杂志》发表一连串论争文章①②③④⑤。现在很荣幸获得邓晓芒和桂起权两位教授作了些总结⑥⑦。本文先略论他们的一些要点以就教于各同仁,余则有暇再论。1.“可此可彼”几近废话?邓晓芒说:黄在数篇文章中都提出要用“可此可被”修正“亦此亦被”,马已指出这是用“可能性”取代“事实性”,实际上否定了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律⑤。我想进一步指出,“可此可被”式的可能性是黑格尔所谓“抽象的可能性”,如:“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在现实生活中几近于一句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