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9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1.
从汉学人类学疏离于一般人类学的过程,中印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影响力比较,人类学大师的有关经历与论著,侧面反映了人类学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留下的余地.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要成为一个有世界意义的"地区类型",就要在学科内部探索人类学知识与"当地思想"的"现实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出于对这一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的深刻意识,人类学大师对中国人类学才产生一个共同期待:文明社会的人类学.但是,海内外中国人类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并未达到本应达到的水平.致力于中国研究的人类学若要对世界人类学有所贡献,那就需要"反思地继承"前人成就,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政治文化的历史动态过程、帝国宇宙观展开深入研究. 在中国研究中进行有历史基础和关怀的人类学研究,将对世界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和当代世界文化关系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说口述史     
口述史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有的学者断定,凡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属于子虚乌有;有的学者认为,那些经过文化精英加工的"文字史"才是最不可信的,相比与我们亲耳听见的"故事",文字书写的历史矫揉造作,在丧失朴实性中,沦为"待解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悍妇与乡约     
大理洱源县凤羽乡有个偏僻的村子叫做"铁甲场".我去过大理三次,也路过洱源,但从来也没有到过那座村庄.这些天乱翻书,才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大理历代名碑>的第537~538页间接了解到这个村名.  相似文献   
14.
粗略说来,西方人类学主要有三种传统。第一种是英国的跟实利主义哲学有密切关系的人类学传统,很现代,也很实在;第二种是德国和美国的,是以“民族精神”(eth-nos)或“文化”(culture)概念为出发点的,相对古朴而注重历史,广泛流传于德语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美国得到发扬;第三种是法国的社会学年鉴派传统,社会哲学意味很浓。我已指出(《关于西欧人类学》,见《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页43~77),人类学的国别传统与欧洲三种启蒙传统有关系,比如,英国启蒙以苏格兰的实利主义为特征,注重制度与个体理性,而法国社会学派则侧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5.
心理人类学     
1690年,J·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提出了“白板理论”,认为新生婴儿就像一块空白的石板,后来这块白板记录了他在生活中的经历。这就是说,所有的人出生时性格发展的潜力从古生物上看是相同的,而他们的成年人格则全是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后天经验的产物。就这些方面而言,这个理论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每个人出生时便具有了即将影响其成年人格的独特遗传倾向。可是,遗传而来的物质所决定的只是最大潜能与限度,它只对人类早  相似文献   
16.
王铭铭 《社会》2019,39(3):1-56
本文以康有为完成于1904年底的《意大利游记》为说明性个案,试图呈现其欧亚文明论的基本面貌。文章将文本与这位“先时之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勾勒出康氏的旅欧行程、意大利考察和文明叙述的轮廓,梳理了康氏在其“异域志”中表达的有关升平一统(帝国)、中西文明之异、文明关联互动等看法。文章指出,《意大利游记》是古代华文异域志的近代遗响,而康有为借之表达的看法,实构成一种“文明-现代性”主张。本文为作者所写有关法国社会学年鉴派文明与文明研究构想之论文的续篇。文章指出,康有为对文明的界定与其同龄人涂尔干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点:康氏与涂氏都将现实发生的文明界定为“超社会现象”,视其为国族与世界之间的中间范畴,但相比于从结构观点看文明的涂尔干,康氏在考察文明的存在方式时更关注其历史的治乱轮替动态,也更为重视其政体实现形式。文章最后,作者思考了20世纪康氏欧亚文明论的遭际,指出相比“国族营造”之社会科学,康有为融通“我他”文明的叙述依旧有其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的仪式与社会生活”专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是西方人类学经典的研究对象,并由此形成了重要的理论范式和论述。大致说来,在英法"社会论"与德美"文化论"两个不同的国别传统下,仪式研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前者着重论述仪式对于"社会整合"之作用,倾向于讨论仪式与社会结构之关系;而后者对仪式的讨论带有浓厚的诠释学色彩,对仪式与社会之关系的看法也不同于前者,认为仪式作为社会的"浓缩形态",其本身就是社会的展演,对仪式的诠释是在不同解释体系之间的对话。两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仪式研究三大家"的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和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当然,从结构-功能论向解释学转变的过程中,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理查德(E. E. Evans-Pritchard)起到关键作用,对格尔兹的解释学产生重要启发。仪式,不仅是西方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西方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19.
人类学往往被那些对它所知甚少的人说成是一门回顾往事的学科。然而,即便是最常回顾往事的考古学者和人类学者,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过去,同样,民族学者对人类文化的未来也并非不感兴趣。不仅如此,人类学者还特别关注人类未来及其可能带来的变化。与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所有公民一样,他们也想知道将来将给西方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不管人类在生理方面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在将来,人类文化无疑仍将是人们赖以解决生存问题的机制。可是,有一些人类学家担心人类的生存问题会越来越多,以致于文化不能解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史 对于经历过"英雄时代"的梁漱溟而言,那些大刀阔斧,以开辟"真文明"之路为自身存在合法性的英雄,已证实了"英雄"这一概念的失当.人们可以猜想,他由此可能比我们早些意识到,这类"英雄",获得的地位离"君主"、"皇帝"、"国王"已不远,因而,他对"英雄"这一概念,保持着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