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邱文元先生以儒家的性情合一和体用合一来证明儒家道德并非没有超感性经验的维度是站不住脚的,他想在经验自然的理解层次上将康德说成是与儒家"曲折相通"的性善论者也是不成功的;他否认儒家伦理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倒是泄露了真相,并暴露了"裸儒"的自我意识中的自欺本质.他对牟宗三的评价是自相矛盾的,在中西"路径依赖"说和"小农革命"说上则是不顾历史事实和漏洞百出的.邱先生的立场是沿袭五千年传统体制和回到"文革"的"民粹主义"理想.作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批驳.  相似文献   
102.
什么是大学?今天中国的大学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university在西方中世纪是指研究事物本质或“事物的一般概念”的机构,最初由教会掌握,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只有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整个世界的知识的学校,才配得上称之为教授universal的知识,即无所不包的知识的学校,也才配叫做“大学(University)”。但教会机构在学术方面要听神学学者和教授们的,所以大学对于教会和世俗政权逐渐取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了自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3.
陈乔见博士在其《"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一文中对笔者的《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尤其是其中的"序言:我为什么要批判儒家伦理?"及"对一年多来这场争论的总结性回顾"进行了反驳,这些反驳充满着误解和谬见。他对儒家与现实生活(包括个人遭遇)的关系的理解很成问题,他对笔者提出的"文化模式"的比较的评析也是误读,他对儒家义理或西学经典的解释暴露出更多的逻辑盲点,而他对笔者的"总结"所做的"总结"则表明,他根本没有对问题的方方面面加以通读,更未加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4.
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江苏的<学海>杂志第1期发表笔者长文<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批评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引来陈乔见、丁为祥、龚建平和胡治洪四位先生的反驳,四篇反驳文章载于<学海>杂志当年第2期;笔者于该杂志当年第4期又发表回应文章<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对四篇文章逐一作答;该杂志于当年第6期又发表四位先生的再反驳.现在这篇文章是对去年<学海>第6期所载四篇针对我的文章的再回应,其中有关儒家"亲素互隐"问题的争论仍是核心,但扩展到如何解读中西经典、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理性和仁德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国内哲学界紧跟西方哲学最新思潮的脚步已有许多年头了,应该说,这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拓展视野正面对待西方哲学的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当我们回头检视我们从西方哲学那里究竟学到了些什么的时候,也许会发现,除了"紧跟"以外,我们几乎一无所获。我们埋头跟踪西方哲人的思想轨迹亦步亦趋,这种跟踪不需要自己动脑子,只需要有灵敏的嗅觉,我们渐渐从西方哲学中嗅出一股熟悉的味儿来了,并再一次用我们的思想远航证明了  相似文献   
106.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当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永恒性的解释,认为应当立足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立场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永恒意义.凡是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本质并使各种不同的人类都对之怀抱向往或理解的作品.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半个世纪以来罕有世界级作品出现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7.
关于希腊哲学的几个疑问及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肯定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成绩的前提下 ,针对一些重要的论述提出了五个疑问 :普罗塔哥拉是“感觉主义者”吗 ?高尔吉亚的“逻辑混乱”吗 ?柏拉图的 idea是“相”吗 ?什么是《巴门尼德篇》中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怎么会“倒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作者尝试性地作了解答 ,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8.
邓晓芒 《学术界》2002,(1):25-28
学术评奖中的腐败问题决非一日之寒。本来 ,在粉碎四人帮之前是没有什么学术评奖的 ,只有政治上的评先进 ,评劳模 ,捎带有一些“业务”上的评“标兵还不时遭到“拔白旗”的对待和“白专道路”的指责。改革开放以来贯彻“双百方针” ,才由官方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术评奖”。最初奖金不多 ,但荣誉很高 ,通常集中于那些具有长期积累的学界前辈 ,因而争议也不大。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重视“学术” ,以往评奖中所不可避免的“左”的影响的残余 (如“政治挂帅”的评选标准 )逐渐淡出 ,才有了一些明确标明以作品的学术质量为主要评选标准的…  相似文献   
109.
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大背景,紧紧抓住被康德道德哲学提升到本源性高度的自由意志,从人性、信仰、良知等方面考察了康德宗教哲学的主要思想,并通过这种考察反过来揭示了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学的内在结构,展现了中西文化心理、中西伦理学、中西人格结构的巨大差异:西方人把一切善恶归于不可规定的自由意志,并由此生出由恶向善转化的途径、手段或拯救之道;中国人则抽掉了自由意志的本源性,把对善恶的探讨最终归于对人天生本性自然为善的假定,甚至把自由意志也归结为自然本性,所以人性不是一个过程,人性的退化可以靠坚守和养护而避免,而不需要拯救  相似文献   
110.
西方伦理中的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标题是典型的“大叙事” ,犯了“后现代”的大忌。但中国人的确没有认真地系统研究过西方伦理思想的整体结构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支离、直观和临时应付妨碍我们把握事物的基本原则和逻辑框架。所以 ,就算是“大叙事”吧 ,对于我们一直所习惯的混沌思维方式恐怕也不是没有补救作用的。总的来说 ,西方价值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在根基上是建立在西方人的认识论和认知方式上的 ,不弄清这一点 ,就无法把握西方价值观念的真精神。西方伦理思想在西方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体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内在的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