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批判与建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两个方面。卢梭不仅批判了文明的当前政治表达式,而且批判了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文明社会的构成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构想。20世纪以来,随着政治话语的演变,关于卢梭政治哲学及其与启蒙运动之关系论争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地认识卢梭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2015年春天修正后的《立法法》新赋予235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享有立法权主体的数量骤然增加.多元的立法主体与作为单一制的国家体制之间似乎产生了严重的紧张关系,为此人们产生某种担忧亦属自然.本文正是循着这一问题线索,对建国六十多年在立法领域发生的制度变革进行梳理,认为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制度保障已赫然鼎立.《立法法》为我国法制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与手段,从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法律优先原则扩大化适用到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与审查,架构了融事前与事后监督于一体的四道防线.  相似文献   
43.
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具有典型的反应性和防卫性特征,官方所推行的国家主义经济战略极大地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虽然晚清中国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但早期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仍主要限于经济方面,而忽略了政治取向,体现了古代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44.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卡尔·波普尔把他所批判的历史决定论析分为反自然主义与泛自然主义两种形式,并把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看作是泛自然主义的重要代表,认为他也主张用研究动物物种生命周期的方法来研究文明的生命周期律,并力图从这种研究中寻求社会进化的规律,以确立大规模历史预言的可能性.用泛自然主义来概括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不能说十分准确,因为它显然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汤因比思想的明显变化.但是,对汤因比来说,对历史规律的探寻,的确是为了建立历史预言的根据.这也是《历史研究》发表以米汤因比不断受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批评大都集中在历史规律是否存在、历史预言是否可能的抽象讨论上,而对这种预言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则较少涉及.就前者言,由于论争各方站在不同的理论立场,具有不同的思想逻辑,论争常常不会有结果.在这一意义上,对后者的考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历史学家所遵循的思想原则,也展现着他基于这一原则的历史陈述.这种陈述无疑更能反映历史学家历史思考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45.
当代中国大学改革与更大范围的政治与社会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建构也离不开全球视野中的公民精神的支撑。如何在既不丢弃又不独尊传统文化、既不迷信科学又不丧失对宇宙和精神之谜的敬畏的多重平衡中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极富挑战性且特别需要历史责任感来支撑的创新事业。  相似文献   
46.
历史与时间:斯宾格勒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时间:斯宾格勒的观念刘莘历史是时间展开的过程,时间是历史的内在节律,历史及其意义只有在时间中才得以呈现,因此,时间作为历史之所以可能的条件,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之相应,历史的时间问题当然也就成了历史哲学的传统问题。在斯宾格勒之前,黑格尔早就...  相似文献   
47.
澄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以正确地重读马克思 ,是阿尔都塞理论思考的一个主要内容 ,矛盾的复杂性与多元决定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结晶。但这种矛盾论是在结构主义的思维框架中展开并以结构主义的话语方式来阐述的 ,其目的是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48.
从意识发生学角度看,观念产生于历史,并作为历史内在的精神因素而作用于历史。因此,只有从历史出发才能理解观念,同样,只有理解了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精神形式,虽然不能一般地说成是观念的具现或历史的表征,但“写作”作为“渗透在各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意识形态形式和形形色色问题中的一种社会活动”,又不可避免地透过个体的心灵和丰富的表象而折射出形而  相似文献   
49.
如何认识郭沫若前期思想中的泛神论问题,直接关系到对郭沫若前期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评价。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先后发表的专论表明,研究正日渐深入。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就是郭沫若泛神论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50.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价值产物,是否有其未曾注意的认知基础?怀疑论作为西方文明的认知结晶,是否有其难以料到的价值内涵?这两大似乎栖息于不同领域的"思维形态",是否具有某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如果说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个人自由",那么,怀疑论的核心概念又是什么?"无知"与"知识"的关系是什么?怀疑论意义上的"无知"与对"无知"的否定性理解有什么不同?什么是"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怀疑论的"积极无知"在什么意义上支撑着自由主义的"个体性"概念?由伯林所揭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与本文所说的"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有怎样的关系?"积极无知"与"消极自由"在什么意义上的联系,使得怀疑论成为了自由主义的逻辑平台?本文拟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