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直觉一词,总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它形态繁多,几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露面,但又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捉摸不透.虽然所有人对它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关于直觉的条目,可以说是关于直觉的一个较为完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由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构成的国际组织,作为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在现今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梳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对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历史演变过程,评析国际组织研究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国际机制等与国际组织研究相关的最新理论学派,还有待于后人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民主在西方其实并非毫无争议的“正统”。无论是直接民主还是代议制民主都曾受到广泛批评,既有来自哲人的内在批评,比如民主带来人类鄙俗化,也有来自社会科学家的外部批评,如民主必然缺乏效率。许多人认为现代政治的成功靠的其实不是民主,而是法治或共和乃至市场经济。不过,试图为民主特别是古代民主辩护的学者依然不时出现,他们努力另辟蹊径,寻找令人信服的论证,回答这些批评,从内在和外在的各种角度发掘古代民主实践和理念资源的现代意义,提出了诸如民主的“表演-施为”模型、“知识经济”效率模式、“观看型民主”模型、“哲人公民”模型等。这些尝试相当有新意,有助于对民主理论及历史乃至一般政治思想史和价值论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质疑意识形态终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仲 《浙江学刊》2003,(5):58-63
倡导终结意识形态的人主要是不满于两种涵义的“意识形态”———“虚假意识”和“理想纲领”———的弊病。然而 ,终结者所信心十足地提出的替代意识形态的一些“正确意识”形态的可取性却并非那么确凿无疑。况且 ,意识形态不仅不是那么容易被终结的 ,它仍然以各种方式存在 ;而且它确实也有不应该被终结之处 ,值得人们冷静客观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科历来有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中汲取灵感以拓展思路的习惯。但这一次,来势凶猛的神经科学对人文学科的冲击可能会彻底动摇我们认识人类的本性和历史的概念框架。然而,即便主张史学现实主义,也不必接受这样的"神经历史学"。因为人类历史的主体只能是人和国家,而不可能是大脑或神经系统。我们生活在整体人的层面,任何以单独的身体器官代替整个人的做法都会使命题失去意义。让大脑接管心灵或人所执行的机能,看似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但会使大脑成为某种心灵化的存在。实际上,人所独有的行为并不是因果决定论式的,而是目的论式的。即便人类能感受到各种内外压力,也不是像物那样被彻底决定的,而是会统筹考虑和谋划自己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存在的,而且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减少,反而会日益增多,并且因此给予了人类历史行动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候听一个乡下来的熟人说,干娘的眼瞎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着捡柴火做饭。我心里一阵酸痛,干娘已经八十多岁了,真无法想象这种日子怎么过。三十多年前,我在乡下做手艺的时候,住在一户清贫的人家,并结拜了一个干娘。那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穷山恶水,土地瘠薄,收成不好。然  相似文献   
17.
孙仲 《浙江学刊》2012,(3):55-61
美国当代在世的最为著名的公共神学家可能是哈沃罗斯。然而悖论地是,他的名气来自他对美国公共社会的普遍抨击。他宣称自己只为教会写作,但是他的著作在教会圈子外面的知识界得到的关注却可能远远超出了其他当代美国神学家。哈沃罗斯所倡导的神学叫做"德性神学"或者"共同体德性神学"或者"叙事神学"。20世纪伦理学中的德性论复兴本身就是体现了当代主流的规则伦理学的不满。德性神学也是试图向公共社会说出新东西,批判其基本预设,展示异质选项,而非顺应和支持主流政治。唯有如此,反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公共社会,受到其注意,得到其尊重。  相似文献   
18.
孙仲 《浙江学刊》2004,(5):69-75
在国际政治学中,"进攻性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特别忧患.在现实主义看来,进攻性理想主义意味着为了理想的目的可以任意动用武力,而事实上又只不过是自私的国家借着公共的幌子推行自己的利益,最终害人又害己,伤害到自己的国家利益.研究这一批判不仅有助于呈现出重要的现实主义理论立意,而且有助于理解美国的当代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