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71.
机构改革后阻碍政府能力提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政府能力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致力于旨在提高政府能力的行政改革运动 ;特别是全球化和新科技成就的推广 ,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极大的压力 ,促使他们通过提高政府能力来回应时代的要求。中国自 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是提高政府能力的积极探索。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机构改革 ,通过精简机构、理顺权力关系和转变政府职能 ,基本上建立起了能够提高政府能力的客观框架。但是 ,政府能力却并没有因为这次机构改革而得到明显提升 ,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腐败存在消解了政府行政改革的积极意义。所以说 ,腐败是当前提高政府能力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2.
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形成市民社会观念的同时,也宣告了社会治理的"国家主义"时代的来临.在反抗绝对国家的过程中,市民社会开始与国家相分离,市民社会的形象经历了从政治社会到"需要的体系"的演变,并最终沿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边界确立起了自己与国家的界线.19世纪晚期以后,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国家一步步地侵入社会,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政府与社会相重叠的"行政国家",它标志着国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社会结构出现了重组的趋势,正在形成一种"新市民社会".这种新市民社会必将终结国家主义的历史,使社会治理迈入"后国家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173.
考察公共利益发生的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利益是当今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向量,公共行政的全部活动目标都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公共利益并不是存在于一切社会中的,在农业社会的政治体系中,只存在共同利益而不存在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在王朝治理模式向国家治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随着身份共同体的瓦解而生成的.也就是说,法律对主权者的替代,君主与臣民、主权者与臣民的对立的消解以及最终统一于公民这个概念之中,才是公共利益得以产生的政治基础.从当前的学术界来看,普遍认为法治国家是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其实,在法治国家的框架下,关于公共利益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永远无法解决的,法治国家只能最大限度地在形式上追求公共利益的增长,而实质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则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4.
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根本性质,它决定着政府的目标和行政行为的取向.当代公共行政需要在对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鼓励行政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加强责任感之中来表现公共性.  相似文献   
175.
176.
历史的总体与结构的总体──卢卡奇、阿尔都塞总体范畴比较张康之一、提出总体范畴的不同思维路径卢卡奇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始作甬者,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根据人们对20世纪西方思想界的一般区分,他们分别归属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然而,...  相似文献   
177.
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规则对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社会时期将此发挥到了极致。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看未来,我们应当对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以及社会治理中的规则进行考察,以便规划未来社会的生活和治理。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以组织的形式出现的,是通过组织的治理,其实,一切社会生活都需要建立在组织的基础上。组织意味着人们在个体的结构中聚集起来开展共同行动,因而需要规则,规则是人们共同行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全球化、后工业化呈现给我们的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这种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社会治理,必然都是以共同行动的形式出现的,因而也需要规则。但是,规则的形式和功能都将不同于工业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共同行动更多的是针对危机事件而开展的行动,表现为应急性的行动,从而要求规则必须是灵活的和富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178.
工业社会是一个职业化了的社会,社会生活的职业化塑造了"职业人",并对他们提出了职责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官僚制组织中得到了制度性的确认.官僚制组织是一种合法化的组织,由官僚制组织所确认的职责也获得了法律效力.官僚制组织是建立在工具理性原则之上的,处处体现了科学精神.因而,它在通过规则和规范去为职责的实现提供保证时,要求组织成员保持"价值中立",防止任何价值因素对科学性的规则和规范造成冲击.但是,20世纪后期以来的情况对官僚制组织关于职责的定义提出的挑战,要求官僚制组织中的职业文官在道德意识的支持下去履行职责.这一新的变化也同时对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9.
在政治改革和公共行政的改革中,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但是,中介组织的发展并不是解决政府危机的根本出路,它只是一个随机性和权宜性的解决方案。公共行政的根本性变革取决于其价值的重新确定,其中,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是公共行政的内生价值。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制度及其体制的道德化固然是基本的方面,但是,这种制度和体制无非是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框架,最为关键的还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只有当行政人员是道德的,他的行为才是公正的,制度和体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行政人员的道德主要来自于他对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80.
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历史的视野中,我们看到三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习俗型信任发生在农业社会和熟人社会中;契约型信任是一种异化了的信任关系,它是工业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得以存续的重要支持力量;合作型信任是一种正在生成的社会关系,它是后工业社会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人类的一切合作都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基础上的,然而,信任类型的不同也决定了合作的性质和表现不同.后工业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任与合作是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