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它代表该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它决定着该民族的精神现象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精神的终极依托是道。道不仅表达出中华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亦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成为历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关于道的学问向来是中国最高的学问,原道从来就是中国学人最高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2.
本文着重探讨湖湘地域文化的实学背景、特征及对湖湘近代化过程的深刻影响,并对如何认知、评价这种实学型近代化文化思潮及启蒙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3.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宋明时期“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德育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均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王阳明在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出入释老”而“归本孔孟”的思想历程。他最初是“泛滥于辞章”,接着是“遍读考亭之书”,继而又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正德三年被贬至贵州龙场驿,才真正形成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历史上称之为“龙场悟道”。此后,他的心学思想日益成熟,相继提出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体系,走上了一条不同于程朱理学的心学道路。王阳明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后,到处创办书院、广招弟子,以培养自己的学术传人,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终于将明代形成的心学思潮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44.
在宋元明清的书院发展史上,各个县城的书院发展呈现出县域特色。在湖南书院发展史上茶陵县的书院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百年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至今仍存在着文化传统与哲学学科的双重合法性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国哲学”既根源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又表达出人类普世性的“哲学”精神?文章强调应该通过民族性的文化寻根与普遍性的哲学寻根两条途径来寻求重建“中国哲学”的两个学理依据,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46.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知识旨趣表现出操作性、直觉性及功用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古希腊那种思辨性、逻辑性及真理性的知识旨趣。本文追溯了形成中国传统知识旨趣的文化根源,肯定了上古巫术文化与这种知识旨趣有血缘关系,并对中国的知识传统作了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47.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8.
宋儒推崇圣贤气象,以圣贤的人格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圣贤气象"体现的价值关怀,既要求能够关怀社会,心忧天下,积极参加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活动;同时也追求老庄道家、魏晋名士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49.
主持人语: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呈现出一派繁荣、多姿的景象,明清学术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辑论文就涉及到明清时  相似文献   
50.
晚清时期湘军集团的将领们大多十分推崇王船山的学行,船山人格精神里几个突出的特质,如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醇儒气象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所体现的济世情怀,对湘军将领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船山人格成为湘军的精神动力,成就了湘军将领们"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