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对腐败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政治学分析、伦理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对腐败的成因、经济根源以及反腐败的机制设计作了经济学上的探讨,指出了建立有限廉价政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2.
作为儒学地域化产物的湘学,其最鲜明的思想特色、学术成就是具有探索大本大源的原道意识.一方面,荆楚文化对天地之道的不懈求索,湖湘流寓学者对宇宙与人生之道的思考,构成了湘学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湘学形成于道学鼎盛的两宋时期,它自觉承担了重建儒家之道的使命.故而湘学表现出强烈的原道追求.  相似文献   
83.
书院学是一门正在形成过程中的综合性专门学科。着重概述湖南地区书院学研究概况 ,介绍了 90年代的主要学术成果 ,并指出这一时期书院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4.
制度文化与经济增长--为什么文明古国没有形成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自古至今,各国经济都是以不平衡的方式增长和发展的.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我们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度文化是最基本的方面它可以有力地解释为什么科学技术曾经领先的文明古国没有形成一次近代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85.
魏晋时期形成一个<论语>学发展的高潮,玄学家们通过以道释儒的方式创造性地诠释<论语>,建构了一种玄学化的内圣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在价值取向上认为自然高于名教,在本体论上以无为宗,在方法论上倡导"体无"、"明道",从而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6.
儒家士大夫有一个追求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一种以实用理性为价值取向的思想品格。湖湘士大夫作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体,就是从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出发,倡导学习与引进西方的科技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从而推动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87.
<正>湛若水是陈献章江门心学的主要传人。他在29岁时前往江门从学陈献章,开始继承江门心学的学术传统,并且进一步修正、发展了陈献章的江门心学,成为与王守仁并称的一大学派——湛学。  相似文献   
88.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教育家,其所开创的“崇仁之学”,对明代学术思潮和教育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学术史家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时,以吴与弼的“崇仁之学”为开篇第一卷,其原因正如黄本人所说:“微康斋,焉得后世之盛哉?”(《明儒学案》卷一,《崇仁学案》)。  相似文献   
89.
胡宏(公元1105~1161年),字仁仲,号五峰,福建省崇安人,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思想涉及到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理欲论和圣人论较有特色。本文拟对这一思想作一探讨。理欲论“理欲之辨”是理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胡宏理学思想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他对“理欲之辨”作出了不同于理学正统派的回答。这可以从“体”与“用”两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9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三家在治术思想上是有区别的。蒙元帝王们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对三家的认识逐步深入,儒释道观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认识到了儒家治术思想的博大精深,最终形成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策,并把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作为对这种政策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