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吴文  杨昊  杨上广 《城市观察》2015,(3):138-146
本文以上海为例,在对上海参与西部开发十多年来的做法和成效回顾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上海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几个关系、战略选择与策略选择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根据西部不同地区的基础和情况,上海在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时,上海应在以互利双赢为前提,选择非均衡协调合作战略。上海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对口支援与共同合作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应理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等关系。在策略选择应注重重点经济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地区和对口支援地区不同区域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易经》最早使用"小人"一词。古经爻辞指出"小人"具有见识浅陋,没有主见,不知进退,恃壮凌人,"革面顺上"等特点。《易传》则上升到道德层面,提出"小人"是不守礼法、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据此,《易经》告诫人们要"小人勿用",远离"小人",对"小人"保持"不恶而严"的态度,在必要的时刻,还要果敢地去除"小人",这样才能"天自佑之,吉无不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试图通过拉动国内需求,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我国开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背景出发,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课程是美育教育实施的主体,而音乐艺术课程则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艺术为美育教育手段,就是要借助于音乐的情感性特点来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内心产生美感,能够识别美,创造美,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是国内外政治家及学者对同一问题基于不同世界观的回答.前者是对马克思“科学是生产力”论断的继承和对时代发展的本质概括,而后者则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崭新时代.前者更为全面深刻,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既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措施,又是回应世界“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试图通过拉动国内需求,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我国开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背景出发,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主旋律”文艺(包括“主旋律”文学)的提法,首见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意指代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正统价值取向,以发挥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为主要意图的文学作品.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逐渐被淡化,“精英意识”日渐式微,多元文化格局也已经形成;在文学艺术领域,1990年代之后,“削平深度,消解意义,主体零散,距离感消失”[1]的“后文学”实践和理论业已成势.在前述的总体背景与语境下,“主旋律”文学,应该适时弱化过度宣传和集约、强制的“霸权”姿态,与民众拉近距离,以亲和力而非强制力使“主旋律”与“多样化”融合无间,打成一片,以市民社会喜闻乐见的形式行使民族国家的“文化权力”.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三纲"、"八目"为标准,可以发现《大学》所提及的小人、民、人、君子、贤人、仁人和圣人等属于逐步提升的人格境界。小人、民达不到"三纲"的标准,民是"明德""萌而未发"之人;人是有主体意识的,"明德"已发而未发,可能处在"格致正诚"的阶段之中,但是还达不到"修身"境地之人;君子能"明明德"、"亲民",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贤人有德有才,能够"治国",且能坚守与实践仁德,但达不到"止于至善"而"平天下"的理想境地;仁人、圣人属于完美的理想人格境界,尤其是圣人,能"止于至善"而"平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