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网络文学的媒介提供了一种虚拟空间的文化交流与精神对话方式。伴随着互联网媒介生产技术从早期诞生到Sora AI问世的持续发展,文艺同社会生活边界的日渐模糊,进而打破了以往同社会存在遥远距离的束缚,以一种超现实的虚拟空间状态进入社会大众的生活。网络文艺创作将个体“无意识之思”通过超现实的叙事表达在集体“无意识之思”的公共语境空间内,并通过一种“在场”式体验的创作同创作者与阅读者构成共同的语意空间。而由于公共语境空间的平等交流性,读者与创作者都在他者介入的影响下参与到网络文艺在“自我理想”中找寻“理想自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2.
大众文化并不像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极权主义同化、控制大众的一种工具,大众通过“权力──快感──文化”的原则和“反演”的狂欢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着一种反抗。然而在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和平民阶层分别是“白领趣味”和“怀旧趣味”两大文化形态的消费主体,他们借助这两种大众文化形态来想像生活蓝图时,反抗意识都不约而同地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23.
女性主义作家通过镜像体味和观照自身,这一方面确立了女性的自信,逃离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罗网,而另一方面,女性在镜中的自恋,它充满着虚幻,再加上市场操作的陷阱,女性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到被放逐的窘境.  相似文献   
24.
网络文学产业化推动了文学征候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商业写作成为主流,网络写作更新速度加快,主体间性更加凸显,读者的付费阅读成为新的时尚,这些变化将引领文学观念的重组。  相似文献   
25.
家庭与社会:女性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人类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的社会分工,但真正的性别不平等的分工是在私有制建立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外妇女都冲破了家庭的牢笼,正在各个领域实现着女性的价值。但现代职业女性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这两个方面常常发生冲突和矛盾,为了能让女性更好地走入到公共领域中来,就要均衡男女承担家务的义务以及重估家务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梅山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山文化核心景区已逐步形成,可进入性进一步畅通,旅游服务有潜力可挖。梅山文化的旅游资源、利好政策、区位衔接、文化底蕴、消费市场等已形成自身特色。要提高梅山文化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应在政府扶持与沟通、各方利益协调与平衡、旅游品牌打造与培育、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等方面构建梅山文化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27.
试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让你在两桌看起来同样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面前选择吃哪一桌.你也许会选半天.但是如果告诉你其中有一桌是你妈妈做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桌呢?没有特殊理由的话.我们当然会选择自己妈妈做的那一桌,因为这一桌的饭菜加入了另外一桌菜永远无法调入的味道.那就是情感,这桌菜无意中也充当了“妈妈”的角色.让它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28.
网络文学由于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其盈利方式使得各种文学网站井喷式地增长,原创在线阅读文学网站成为主流.为了吸引眼球,文学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呈现各自特色,突出各自主题.文学网站还通过收费阅读、全版权运营、跨界拓展等方式形成产业链,前景乐观.但同时,由于文学网站产业化本身的风险及盗版等外部环境的干扰,其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9.
龙的演变及其内涵禹建湘娄底师专中文系“龙文化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我们数千年来华夏,…··总之,龙是我国的立国象征”(闻一多《伏羲考》)龙,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的一个核心因素,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30.
乡土想像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母题,它表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洞察到其中的弊端,进而又对现代性和民族性进行了反思,乡土想像表现了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追求与犹疑的双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