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随着我国"入世"问题的解决,人们有理由担心逐渐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将会对我国农业发展形成较大冲击。农业耕作规模过小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关键原因。为扩大我国的农业耕作规模,应建立农村耕地托管站,托管弃农从商和从工者的耕地,使这些耕地能顺利地流转到农业大户手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兼业农户出让土地;发展支农行业,提高农业社会化生产水平;延长农业就业链条,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遵循自愿、有偿的市场化原则,辅之政府恰当的政策引导,使我国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双重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是,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挑战?我们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能对即将“入世”的我国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信心和投资效果的各种外界因素的总和,它由若干子环境因素组成。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若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投资行为,有待我们去认识总结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中日现代企业制度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与欧美相比 ,日本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更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中日现代企业制度的共同特征表现为 :企业组织形式趋同 ,用工与分配制度相近 ,经营观念渐趋一致。而在企业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经营目标等方面则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催生出新的贸易方式——产品内贸易,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不同技术程度工人的工资影响作用不同。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和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分析,采用中国1981-2010年3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加工贸易表示的产品内贸易会拉大中国技术工人工资和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差距;而一般贸易则会缩小这种工资差距,且这种缩减效应要大于产品内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劳动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作为中国第一大产业的农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经饱和,工业吸纳就业也趋于平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1982-2010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和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中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对促进就业都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贸易进口更有利于我国就业总量的扩大。最后在分析上述结果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本文选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2000~2012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五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趋势和国际对比及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历年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较低,同时国际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后。针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90年代中后期,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向集中表现为:1.各国在产业结构上的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加深;2.外向型产业结构的优势将进一步显露;3.产业结构的软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4.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将进一步加快;5.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分析和把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上述动向,对于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顺利运行,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低,用于教育的投资必然少,教育水平就难以提高;而教育没有大的发展,经济发展又难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种状况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恶性循环圈中难以摆脱。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摆脱。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要使民族经济得到振兴,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增大教育投资,把抓教育增强国民素质作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突破口。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深谋远虑洞察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教育为本”的思想,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还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