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中国的近代史是充满着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实现民族国家的崛起,自清末新政以来,中国的历任执政者先后都掀起了国家政权建设的热潮。国家政权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乡村基层组织的制度建构问题,借此保证国家能够有效地从小农经济剩余中提取国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资本。本文对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基层组织的特点与运作特征进行了描述性演绎,展示了乡村基层组织在不同体制环境下的生存逻辑与运作逻辑,并在本文的最后讨论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乡村基层组织的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32.
城市中心商贸区交通组织模式及整体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城市中心商贸区(CBD)交通组织模式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交通整体控制理念。从CBD的人流集聚特点出发,分析其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了CBD的基本结构模式。按照该结构模式,探讨了城市及步行核心区的合理规模,以及CBD内、外部交通的整体控制方法。根据以上探讨,提出了当前城市规划及交通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旨在为我国的城市交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3.
税费改革倒逼乡村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难以很好地解释乡村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政策实践悖论.本文先后分析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与历史使命、后改制时代的农村政策设计逻辑,以及改制前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连接纽带,继而提出了"顺势说"的理论分析视角,认为将乡村体制改革放到国家从农业中提取显性剩余时代的终结和国家与农民关系急需改善的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理解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4.
正公与私的问题,是中国政治哲学与实践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公与私,不仅是一个看法、一种观念、一套规则,而且是形塑地方社会秩序的文化认同性力量。熟人社会里农民公私观念的表达,具有层次性、伸缩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等四个方面的不同属性。理解农民公私观念的四重属性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机制,既有助于理解乡土中国社会里的农民行为逻辑与熟人社会的秩序形成机制,也有助于理解村庄里的政治社会生态与政权建设的地方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35.
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既需要考察信用合作资金规模的扩增逻辑,也需要考察放贷资金的安全运作机制。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可以发现,村社嵌入是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合作社信用合作嵌入村社,能够从村庄社区汲取多元的社会资源,从信用合作资金规模扩增的角度看,在乡村能人的推动下关键群体共同出资分摊了合作的初始成本,合作业务网络的构建推动着核心社员群体的形成,为信用合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组织声誉在地域社会的口碑效益为合作社持续扩增社员规模和拓展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从信用合作放贷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合作社设置的贷款额度与社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对放贷对象的筛选利用了村庄社区中“面子货币”的运作机理,并逐步培养了社员依规还贷的自觉意识,这都有助于合作社健全合作金融制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6.
随着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合作社信用合作已经成为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主要形态。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过程,就是不断累积政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从中获取和整合多元资源,推动系统内各要素重组和彼此作用,激发多元复合资源体系的整体活力,推动信用合作制度持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信用合作制度异化和功能异化,探索构建符合合作金融基本原则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是促进合作社信用合作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这既需要国家加快立法进程,地方政府落实好监管主体责任,也需要合作社增强信用合作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有效整合资源,拓展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7.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目前,精准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分级落实的制度安排,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基层政府和村民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各自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使政治机制、行政机制和治理机制共存于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行政机制意味着地方政府只会遵循官僚制的惯性逻辑,将精准扶贫从一个宏观政治层面上的战略问题转换成为一个官僚体制内部行政层面的政策执行问题,按照事本主义的原则落实政策;治理机制反映出村庄场域中不同利益参与主体在贫困户指标的分配中遵循着乡村逻辑,影响了扶贫政策的落地;行政机制与治理机制间的内在紧张关系,造成形式主义在基层行政中的泛滥,使政策呈现出“悬浮”状态。这促使中央政府启用政治机制,发起运动型治理,将“行政问题再政治化”以克服官僚体制的内在弊病,推进政策落实。受此影响,省级政府只得调整、修订政策,而政策的变动又加重了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以及进行贫困治理的难度,这构成精准扶贫政策陷入基层实践困境的内在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38.
税费改革及其配套的改制政策在乡村社会的治理实践中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双双从村集体中释放了出来,加速瓦解了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力量和融于集体之中的村落共同体意识,促使农村基层组织退出了农村公共品的统筹领域,也使农民退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合作供给,致使后税费时代的乡村社会面临着极大的治理困境.集体的渐行渐远,改变了国家与农民打交道的间接方式,而村治困境的存在亟待新"集体"的回归,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39.
辽代的民族融合是在自然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0.
现代审美观念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然、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生活环境和文化观念的转变分析 ,探讨了环境审美观念的转型和变化 ,总结出现代、当代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设计手法的规律性特点 ,以此来指导当代环境景观的创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