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338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蒋波 《江汉论坛》2014,(6):99-102
楚国的归隐现象比较常见,道家型隐士是隐士群体中的主流。楚国隐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归隐目的单纯,而且往往隐而不出;追求徜徉山水、自娱自乐的生活逸趣;隐士妻子大多支持、追随丈夫隐居。楚国征召过这批士人,而且对于他们的拒仕十分宽厚,并不强迫出仕。楚国众多道家型隐士的存在,以及政府宽容的隐士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23.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4.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对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瓶颈,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要从全球及中国发展大战略的角度,历史性地考察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演变及其逻辑,探寻中国城镇化发展瓶颈的社会历史制度根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在战略认知方面,突破城镇化发展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创新性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理念;在制度建构方面,形成推动和保障城镇化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战略框架;在动员多元主体力量与资源方面,要实行多元主体间的协调合作,打造城镇化发展的组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5.
高军波  陈建华  丁玲 《城市》2016,(10):26-31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问的主体形式,其供给和利用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平.笔者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实地调研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研究转型期我国中小城市广场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利用特征及类型差异.研究表明,中小城市广场整体上具有小集聚、大分散、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等级规模呈金字塔形分布,商业和休闲广场是中小城市广场的主体类型,且呈显著圈层结构格局.中小城市的广场利用率较高.七成广场休闲者能在20分钟内抵达广场,出行距离在5公里范围内,休闲者占54%,80%休闲者的停留时间少于2小时.在广场利用特征对比上,市政广场辐射范围大,休闲者职业类型差异大,停留时间长,是年轻人偏好的休闲区;中老年人就近聚集休闲广场,职业类型集中,利用频率高,就近利用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26.
经济发展已经到纳税筹划的阶段,是当期企业必经的改革道路。本文介绍了企业纳税筹划概念,并对当期企业纳税状况进行阐述,分析了当期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最后得出了当期如何优化企业纳税筹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11月7日,由国家民委、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项目总规模为700万美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200万美元。示范区涉及云南、新疆、青海三省区,同时还将为民族自治地方培训400名干部。该项目由领导能力建设、人口较少民族综合扶贫示范、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旅游/文化项目示范3个子项目构成,着眼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注重机制和制度创新,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突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通过建立支持性机制,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28.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 ,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 ,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 ,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9.
本文根据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黑衣壮族群的空间观念加以分析,以民族志资料说明黑衣壮族群的宇宙观为社会成员对空间的划分和赋予意义的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黑衣壮人通过房屋建筑的象征意义、空间方位的确定、生活空间和仪式场所的安排等途径表达出其族群文化中对空间概念的哲理思考。面对急剧的社会经济变迁,黑衣壮人传统的空间观念也在产生变化,体现出黑衣壮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和文化变迁过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30.
2020年中国将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中国永久消灭贫困。2020年后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反贫困的目标将从以消除物质贫困为主转化为同时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反精神贫困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统筹推进农村反精神贫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