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践特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哲学教科书在论及实践活动时,一直是把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从逻辑上讲,所谓“特性”,应该是某事物特有的属性,也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从方法论上讲,某事物的特性只有在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比较时才能表现出来.实践活动的特性也同样如此,也应该是在与其他活动,特别是在与动物的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相比较时表现出来的,是其区别于这些活动的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13.
长期以来,在朱熹哲学的研究中,往往偏重于对其“理”的学说的探讨,而对其“气”的学说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完整系统的专题研究.不可否认,朱熹作为我国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朱熹从未直接作出过“理生万物”的结论,而是通过气生万物、理为气之本,来构造其“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的宇宙生成图景的.为此,朱熹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气在宇宙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出自前人而又超越前人,从而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气”的学说.可以说,不了解朱熹“气”的学说,就不可能全面地把握其哲学体系.因此,如何分析和评价朱熹“气”的学说,应是我们研究朱熹哲学时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人的自觉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重要标志。对人来说,目的总是活动目的,活动总是目的活动。活动目的与目的活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特性应为认识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有的属性,通过比较就会发现,观念反映性和观念创造性是认识的特性,这样的特性,实践活动及动物活动都不具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由实践的需要和认识的特性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目标确定、认知理解、调节引导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