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189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16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3560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71.
分析当前广州市外来流动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生活困境,指出了城市中的农民工在社会福利政策中的边缘和弱势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7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和物流人才需求剧增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订单武”、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对培养合格的技能型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3.
在国家主流声音与特殊民族政策的空隙里,闻捷的诗以把国家意识形态“人情化”、“异域化”、“陌生化”的文化策略,获得了审美的“合法化”,从而成为当代文学重读中真正的常青树,并为我们重返“十七”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74.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显示出它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思想教育功能、深化教学功能、实践检验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劳动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5.
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西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创新、创新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通过对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与我国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相结合,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6.
面对驱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和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要求,新中国提出了主动塑造外交新形象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外交形象的基本内涵,规定了塑造者的基本素质,确立了塑造的基本原则,对外交形象作了全新的塑造,使新中国获得了并不完全与国力相称的良好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77.
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旅游地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的旅游市场开发必须以明确的旅游地评估为前提。针对当前旅游开发热潮中的旅游地使用权益问题 ,本文就旅游地评估的实质、现实必要性、评估原则及评估方法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并以湖北省保康县野花谷为例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8.
中国传统文化重宗法人伦 ,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 ,这是中西文化根本差异所在。在向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必须革新重宗法人伦而轻个体自由的传统文化 ,而重个体自由的西方文化及其西方文学为这种革新正可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种借鉴的必要性与巨大意义。 2 1世纪的中国仍要反封建 ,仍要继续文化革新 ,仍可从西方文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9.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在遵循戏曲艺术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尽情地将和谐统一、均衡稳定的“中和之美”思想发挥到极致,其中强调演员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技巧统一的所谓“内外结合”的戏曲美学命题,有推波助澜之势。  相似文献   
80.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