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10篇
  免费   1863篇
  国内免费   652篇
管理学   203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60篇
人口学   541篇
丛书文集   4943篇
理论方法论   1822篇
综合类   39338篇
社会学   299篇
统计学   48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785篇
  2021年   1221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679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2362篇
  2012年   2873篇
  2011年   3653篇
  2010年   3650篇
  2009年   3800篇
  2008年   3891篇
  2007年   4036篇
  2006年   3742篇
  2005年   3432篇
  2004年   2656篇
  2003年   2007篇
  2002年   2000篇
  2001年   1868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前言的房地产金融业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金融业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写作地域文学史可以扩大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为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尽一份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本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巴蜀散文史研究>一书不失为一部向历史纵深处开掘的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43.
为了客观、系统地研究大学英语四级低分段写作的基本语法和文体特点 ,有必要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对评分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系统功能语法比传统语法具有诸多的优越性 ,能够全面细致地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对评分样本的分析 ,有助于客观地研究克服经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培根的《新工具》一书的研究,本文认为,培根所提出的认识论应该是科学主义认识论。因为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复兴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因此,培根的认识论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哲学基础,解决的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培根所提出的这种认识论将当时哲学的思维方向转到了认识问题的研究上来,开创出了后来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正式英语是人们在辩论、演讲、写作和各种仪式等正式场合中使用的标准英语。掌握正式英语的语体风格、词汇色彩和语法结构 ,对英语学习者提高语言交际水平 ,增强英语语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6.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47.
设计多媒体课件 ,要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在各学习界面的设计中 ,充分体现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8.
4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毛泽东结合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邓小平在继承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50.
“再现说”是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整体格局,也影响了人们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看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再现说”为承载社会责任而偏离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各种观点的语境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表现说”来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