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39篇
  免费   1306篇
  国内免费   570篇
管理学   151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90篇
丛书文集   3579篇
理论方法论   1319篇
综合类   29796篇
社会学   178篇
统计学   32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906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1111篇
  2014年   1556篇
  2013年   1873篇
  2012年   2190篇
  2011年   2657篇
  2010年   2778篇
  2009年   2770篇
  2008年   2958篇
  2007年   3023篇
  2006年   2958篇
  2005年   2476篇
  2004年   1886篇
  2003年   1466篇
  2002年   1535篇
  2001年   1352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是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变迁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国要融入世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关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内的社会、民族矛盾,这种双重压力促使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即从民族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部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切和中国在全球化治理中对自身的定位和国际担当。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明观、国际秩序观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原有的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超越和重构,成功回应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大数据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河北省2007~2017年相关数据,从钢铁产品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钢铁行业效益等方面构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对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指数进行测度。同时构建大数据发展指数,对模型逐步回归,考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河北省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程度与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内在机制分析表明,钢铁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在钢铁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运输管理、产品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助力企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93.
对海德格尔的实用主义解读构成了美国海德格尔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进路,但是实用主义视角下的海德格尔在欧陆学者看来是对海德格尔的曲解,因为这一视角抹去了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先验维度或者说本原思想。本文以奥克伦特对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实用主义解读为例,阐明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本原意义如何在实用主义视角下被消解,并指出海德格尔的本原思想在这一视角中“隐身”的根源。  相似文献   
994.
995.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年调研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验证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会随着自然灾害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会弱化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信贷约束却会强化这一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冲击,农户家庭成员应积极尝试非农就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本存量重构,还可以缓解家庭生计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避免农户家庭因灾致贫。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可持续性和脆弱性双重视角,采用跨层线性模型从家庭层面和村级层面综合探讨影响精准脱贫户家庭生计可持续的关键因素,并明确了两个层级之间内在的效应联系。结果表明,贫困户脱贫退出后的生计平稳有赖于自身五类生计资本的优化及生计风险的降低,而当地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提升皆有助于促进脱贫家庭生计资本增殖并降低风险脆弱性,从而保障脱贫效果的持久性,其中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精准脱贫户生计稳定作用尤为显著。因此,应将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乡村振兴和相对贫困治理的核心契合点。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信任视角,构建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方法,对浙江、安徽、河南和陕西4省880份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者信任能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影响,其作用路径有三条:外部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及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创业相关规章与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信任水平;增加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供给,培养农民创业者的机会警觉性。  相似文献   
998.
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实现粮食产出最大化是粮食生产安全的核心。而今旨在提升粮食竞争力的农业规模经营虽得到政府力推,却并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在梳理规模经营与粮食安全保障相关争论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资料,依次回应了规模经营后农地是否大概率用于种粮、规模经营是否可持续以及规模经营能否保障粮食产量三个焦点问题。研究发现,与小农经营相比,规模经营与种植结构“非粮化”虽无必然联系,却存在规模经济不显著及单产提升乏力等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强化小农扶持力度,巩固维系小农群体的粮食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应调整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干预结构,除非在规模经济与土地产出率不一致的情形下,应最大化避免对规模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降低政策的扭曲效应,推动规模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对一批英文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对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从政府、社会到学者层面,从教育、科学研究到救灾防灾,从林学人才、技术、思想、林业行政组织到造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河流洪水控制等方面开展的交流与互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研究认为,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的交流是双向的,美国以中国毁林为教训的做法被中国学者作为警示国内政府和社会并呼吁重视林业、发展林学以救灾防灾的宣传工具,这是在近代中西方交流过程中林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