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魏晋时期,士人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精神:任诞放达与任情率真、自我尊重与自我觉醒、崇尚清谈与崇敬自然、风度超逸与风趣高雅,这种文化精神对于我们如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命意识以及构建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赖燕波 《学术交流》2013,(2):171-174
查慎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其一生"行程万里半天下",在行旅途中创作出大量的行旅诗。查慎行行旅诗具有纪实性,融纪游、咏史、抒情、悟理为一体,形成对仗工稳精确、句法平易晓畅的艺术风格,在清代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虚拟集聚作为新兴现象和新生学科增长点,颇为前沿且涉及学科广泛.文章详细梳理了虚拟集聚的内涵、特征、模式、诱因、影响及具体应用并分别予以评价,概括总结了虚拟集聚的学术分歧及未来拓展空间:空间理念各异、风险透析不足;主要针对制造业,对新兴业态挖掘不够;多从微观企业、产业入手,缺乏区域视角、国际视野的拓展;量化研究及典型案例解析更有待强化等.指出应倡导跨学科的视域与胸襟,探索学科的包容性发展.未来需要贯彻六大双轮驱动机制(即集聚与分散双轮驱动、传统地理与新兴地理双轮驱动、微观和宏观双轮驱动、共性和个性双轮驱动、学科探索与实践运用双轮驱动)的精髓与理念,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集聚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文本观念,超文本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批评理论和哲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极大地改变了文本的存在样式与形态,促进了文本形态由线性文本向超文本转化.它消弭了阅读与写作的界限,直接挑战了读者与作者的传统角色.另外,它也消解了传统文本结构的边界,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幸福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道德教育建构人的幸福生活,关注幸福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实践中的道德教育存在着硬性灌输化、形式工具化、过于理想化等不良现状。在幸福观视域下,道德教育应该不断地贴近实际——实现多元化,贴近学生——实现情感化,贴近生活——实现生活化,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建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反人类、反社会、反宗教、变相恐怖组织,是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其惑众手段是修心健体的旗号、严密的组织体系、现代传媒手段的利用、凭借着迷信文化的历史积淀、对现实问题的随意曲解与低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意识淡薄、易受心理暗示人群的结合.其危害在于破坏我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影响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扰乱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秩序,残害生命人权.  相似文献   
17.
苗延波 《社会科学》2008,1(3):149-159
中国民法有必要设立民法总则编.<民法通则>是民法总则编制定的基础与胚胎.民法总则编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一般规定、民事主体制度、民事客体制度、法律行为制度、诉讼时效制度和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西藏定向生肩负着发展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扎实做好西藏定向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西藏定向生的健康成长,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事关西藏的长期发展与稳定。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东北林业大学西藏定向生思想特点,以其现存问题为切入口,积极探索西藏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族农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水稻种植的先行者,他们带着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和籽种迁居东北各地后,开发水田,改写了近代东北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改变了东北以种植旱田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的六大稻作区之一。所以,朝鲜族的稻作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东北各地稻作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而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缺乏政治文明,真正的社会和谐无法实现。不断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当前时代特点,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角度对政治文明建设做了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