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元好问是金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晚年在《答聪上人书》一文中论及自己的文学道路,自称“学古诗一言半辞传在人口,遂以为专门之业,今四十年矣。见之之多,积之之久,挥毫落笔,自铸伟词,以惊动海内则未能;至于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憨直而无姑息,虽古人复生,未敢多让。”可见他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相比较时,对于后者的自信和重视程度。元好问的诗学理论,对诗歌传统、诗歌原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等诸多问题均有论述,且自成体系。本文仅就其诗歌批评论略陈管见。元好问的…  相似文献   
82.
孙景尧 《江汉论坛》2006,(7):104-105
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为全世界比较文学学者所关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以学科而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的兴起是较晚的,在中国则更晚,然而一旦兴起,就立即显示其活力,转瞬成为世界显学。比较文学若没有中国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第三阶段在亚洲。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这第三阶段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各种困境中推进的,是在种种诘难、否定和困惑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持续不断的“危机”声中脱颖而出的。本专栏特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困惑与进展”这一题目,约请了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比较文学学者各抒己见,意在找准问题,认清方向,予人启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3.
机遇与挑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走过了近一个半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先在西方的欧洲和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后又在东方的中国,经历了辉煌的年月。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有鲁迅和霍秋白,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40年代,毛泽东写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光辉的历史文献。50年代以后,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也经历了种种曲折,受到种种干扰和破坏。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拨乱反正,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在今天,在这世纪之…  相似文献   
84.
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艳情小说结局模式的宗教分析潘建国“结构模式化”是大部分明清艳情小说①的艺术通病,因此,不少专业研究者面对一部新读到或者新发现的作品时,每每会发出“似曾相识”的感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艳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所谓“模式”,本质上乃某种文化(或...  相似文献   
85.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86.
要想弄清意象与意境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必须从其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追根溯源、探微烛隐。唯有如此,才能明确我们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意象和意境这对范畴,以及在此种意义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诗歌反对常识臧 棣(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 0 871)在现今的文化环境中 ,谈论常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这里 ,严肃有两个非常突出的含义 :其一 ,它包含了一种对历史的觉醒 ;其二 ,它意味着一种艰难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假定它担负有启蒙的义务 ,要向公共领域普及常识。但是 ,如何谈论常识仍然是一个问题 ,至少 ,它不是一个由常识能决定的事情。有时 ,我不禁感慨 ,要是谈论常识能完全由常识来做主就好了。最为蹊跷的是 ,近几年 ,在诗歌界也开始流行一个趋势 :由诗人出面来谈论常识。听上去 ,不仅振振有词 ,而且口口声声。说实话 ,我非常欣赏…  相似文献   
88.
性有本能和需要两个层次以及生殖、享乐和健康三大功能,都是由人类进化而伴生的生理和社会现象,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对性活动性意识的态度是不同的,由此而构筑的道德伦理内容也有很大差异。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窥见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中人们的不同生存状态。可资对比的是古希腊类型和中国古代社会类型。  相似文献   
89.
关于叶舒宪等“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的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国际性特征就是跨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90年代以来终于形成了以“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为名的科际整合新潮流和新视野.在国内,自“五四”以来的文化争论也因与国际学术交流汇通而走向“文化研究”的接轨方向,中国传统学术正面临着重大变革.适应学术转型期的探索需要,湖北人民出版社自90年代开始,以高超的胆识和学术远见,在学术出版日益困窘的大环境中,连续投入巨资和人力物力,出版了由海南大学文学院叶舒宪教授、淮阴师专萧兵教授共同主持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著作:《楚辞的文化破译》(90万字),萧兵著;《诗经的文化阐释》(51万字),叶舒宪著;《老子的文化解读》(90万字),萧兵、叶舒宪合著;《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45万字),藏克和著.这套书的出版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这期学报特编发一组笔谈短文,或评说得失,或从他们的研究中引发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总结其方法论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阐释探求有效的途径,并从不同角度展望国学与世界学术的会通和对接之前景.  相似文献   
90.
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方面呈现出一种共性大多采取全聚焦客观型的叙事模式,以叙事的情节模式谋篇布局,叙写一件与经济相关的核心事件,在此主事叙写的主干上延伸众多的事件与人物的枝桠,形成枝桠式的叙事结构.显示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家们关于小说是大众艺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