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714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106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探讨古代东瓯国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是在侯百朋提出的瓯与岙的关系的看法之后,继续探讨"瓯"的原始意义来自浙、闽沿海的一种地貌,很可能是岙这种地貌,瓯即岙.二是以<逸周书>为主依据探讨古代瓯人与商周朝贡体系的关系.三是对东瓯王驺摇的姓氏进行探讨,认为驺摇为"州句"裔,驺即"州",以证明驺摇确为越国王室后裔,并考证驺摇之"摇"有君上的意思.四是探讨东瓯与徐的关系.五是从铜鼓、鸡骨卜两种风俗推测东瓯、西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62.
63.
最早拜读张锦池先生的大作是在1979年。那年,《北方论丛》因《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展开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讨论。作为大一学生的我,第一次领略了众多学者旗帜鲜明而又不失体面风度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64.
《活着》不但意蕴丰沛,而且在叙事美学方面,亦提供了一种范式.《活着》具有典型的双重叙事结构,不仅产生了两个叙事者,还由此引入文本的叙事视角和故事的叙事视角,这就使得“我”和“富贵”在互为“他者”中,以“我”的“串场”的形式进行了视角的转换,在让文本得到“冷处理”的同时,也使故事的悲伤经过“时间”的淡化;小说还有独特的故事情节,不论在文本的叙述,还是故事的叙述,以及人物的情感方面都遵循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状态,使小说的叙述张弛有度;此外,作者采用交错的叙事时间,使得叙事顺序和叙事时距及叙事频率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小说之中,达到一种非凡的叙事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5.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划分.排斥应用文章表面是为了文学的独立,实际是借西方文学观念反对"文以载道"的中国文章传统.然而,对无功利的文学美文的提倡与对骈文华而不实的批判是有矛盾的,读者借此为文言张目逼得陈独秀不得不进一步划清二者界线,继美感与伎俩之后提出了情与理的对立,旋即遭到方孝岳和刘半农来自文章内部的置疑.决意切断旧文学、旧伦理与新社会关联的陈独秀干脆把笼统的文学、应用之分落实到具体的文类上来,把承载世用功能的文章统统排除在"文学"之外.与其说散文在中西资源的共同滋养下成功地完成了现代性转换,不如说中国传统文章在强劲的西方文明冲击下发生了剧烈的裂变.一部分文章经过改造过渡到现代散文中来,大部分文章在漏不过西方文学筛眼的情况下被遗弃.从古代文章到现代散文,被改变的不仅是语言的形式,更有文章的基本格局和主体精神,乃至文学的性质和命运.对待文章的态度绝非无关宏旨,文体类型也并非简单地仅仅属于文章,它涉及到重大的文明转型,中国现代文学在被迫按照西方标准创造出来的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6.
周薇 《兰州学刊》2009,(10):172-177
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中自成一脉,产成了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说,茅盾文论可以和周扬文论、胡风文论并驾齐驱,成三足鼎立之势。文章试图分析茅盾文论中自然主义与主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间的裂隙。以茅盾文论三次起伏为观照点正视裂隙的存在,从自然主义被妖魔化和茅盾的“落后焦虑”两方面来探究裂隙的成因,最后关注裂隙如何被抹平。  相似文献   
67.
文学研究的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8.
古代散文选注评赏 ,坊间层出不穷 ,其间多有重复雷同或粗制滥造者。陈文新教授编著的《休闲古文鉴赏辞典》在众多同类著作中却别具一格 ,后来居上。首先 ,本书体例新颖 ,编排独特。选文既以传统意义上所谓古文为主 ,又兼及骈文、笔记。体裁广泛 ,长短不拘 ;内容丰富 ,细大不捐。或俗或雅 ,亦庄亦谐 ,林林总总 ,熔为一炉。而名为“休闲”,意在提高。正因宗旨明确 ,遂使体例解放 ,殊不类以往同类选本的画地为牢、门户森严。同时 ,编者还打破了有关选本仅依时代先后排列的惯例 ,精心拟定了《山水名胜》、《艺苑撷英》、《岁时习俗》等十二子目 …  相似文献   
69.
同一座城市,有好几种面貌:有用刀剑刻出来的,那是政治的城市;有用石头垒起来的,那是建筑的城市;有用金钱堆起来的,那是经济的城市;还有用文字描出来的,那是文学的城市.我关注这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但兴趣点明显倾向于最后一种.有城而无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了城与人,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人文的东西,需要不断地去讲述、解说.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词歌赋等,这些文字建构起来的都市,至少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想像与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70.
(2009年)元月8日是北大教代会.我一早赶到会场,坐在边上浏览周其凤校长的报告,心里正想着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要给学校多提几条意见.吴志攀教授默默走过来,送给我一本书,是他的<闻道与问道>.扉页上题道:"春节好!请孔庆东学长雅正.弟志攀."无论从年龄还是学术造诣上,他都应该是我的学长.如此谦逊的称谓,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跟费孝通先生学的,费孝通给晚辈签书时,都写上"请指教".吴志攀说:"真正的大家,尊重所有普通的人."(吴志攀:<闻道与问道>第3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