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9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72.
我国婚姻法上探望权制度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人庆 《理论界》2004,1(2):72-73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探望权的规定,从而在我国首次规定了探望权制度。本文从我国立法对探望权的规定引出,着重对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加以评价,提出在探望权制度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73.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也违背了逻辑规则。应该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重新认识。合法性并非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必备要素和成立要件,只能把合法性作为国家对当事人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评价和法律控制的生效要件来对待。意思表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强调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激发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符合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而取消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发展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4.
“家庭暴力”之法律概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并未给予定义;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虽对"家庭暴力"给予定义,但与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这不仅大大削弱了反家庭暴力的力度,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由此可见,只有对家庭暴力的主体、客体、方式、程度和行为环境的范围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界定和在法律上表述家庭暴力的概念,从而为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行为犯与危险犯之界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 《阴山学刊》2004,17(6):84-88
作为犯罪既遂形态的两种相互紧密联系的类型,明确行为犯与危险犯之间的界限对于妥当地处罚犯罪人是相当关键的。无论以危险的法定、危险的程度还是危险的表现形式来区别行为犯与危险犯都存在困难。行为犯和危险犯的区别的前提在于危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以及对客体的关系不同。行为犯是与结果犯相对应的犯罪形态,而危险犯是结果犯的类型之一。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在于立法是否规定了结果。危险犯与纯正的行为犯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对犯罪客体危险;危险犯与不纯正的行为犯的区别在于是否造成了现实的侵害。  相似文献   
76.
我国刑事立法规定的公司资本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在实践中的规制作用极其有限。原因之一就是刑法因缺乏与公司法的衔接与配合而产生的立法疏漏,并进而导致司法适用上的困难和不当。而我国公司立法的不完善,构成了我国公司资本犯罪刑事立法方面的重大缺陷。这一缺陷直接影响到了刑法对公司资本犯罪行为定罪量刑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应协调刑法与民法、公司法的关系,加强刑法与公司法交流与配合,以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论公司转投资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转投资是以公司名义对其它法人实体进行长期投资进而成为其股东的行为。它不同于公司合并和公司分立,也不同于公司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各国公司立法在对公司转投资是否限制问题上态度不一,支持与反对转投资限制的立法主张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我国立法对此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总体讲是适宜的,但其不足之处是缺乏法律后果的规定,致使司法实践中仍无法可依。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转投资限制立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8.
犯罪原因论是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是犯罪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出现的概念,是有关犯罪产生缘由的整个理论体系。本文为建立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犯罪”和“原因”两个方面确立了犯罪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主要涉及到:违法与犯罪、犯罪的法律概念和社会学概念、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以及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和引起犯罪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等。认为违法与犯罪在本源上没有区别;否定犯罪存在着一般概念;群体犯罪范畴是犯罪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79.
论私法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法目的和私法自治两个核心私法观念需要更新。应该为私法目的正名,中国传统文化“任公而不任私”的古训值得批判,社会主义过去只讲“大公无私”的举措也值得反思。私法保护私利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合乎人性也合乎道德,私法保护私利但又超越私利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重评私法自治,实行私法自治是历史的必然,私法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民主政治的构成要素,私法自治不等于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80.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法律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物权法》存在法律漏洞。填补这一漏洞的方式为类推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则,设定该权利取得的法律结构。农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结构以农村村民的成员权为逻辑基点,以合同机制为逻辑线索,具体构成为:农村村民行使成员权与其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宅基地使用权合同,该物权合同以行政审核与审批为生效要件,宅基地使用权因合同生效而当然设立,不需要履行登记等其他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