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70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以亲属称谓语的外化使用这一现象为例,探讨了中国和日本两种语言环境下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分析其原因,并揭示了中日两国家族结构形态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对各自国家社会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西方知识与本土经验:中国文艺学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十年文艺学走过了返正-开放-深化的历程:返正是以回归现实主义为主题纠正前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开放即以西方理论建构各种文艺学,深化则是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当代文化现实,与西方对话。三十年文艺学在学习西方、关注本土经验以及文论的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导致当代中国文论失语症现象的出现。新世纪文艺学须吸取三十年文艺学的遗产并开拓新的领域,方可创造新的理论局面。  相似文献   
53.
我们先看看不同语法学者对had better类属问题的论述。Michael Swan称其为“词组”,Paul Christophersen将其细化为“石化词组(petrified phrase)”,R.Quirk以前称它为半助动词,现在称其为“情态习语(modal idiom)”.Jan A vanEk直接把它归为“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R.A.Close干脆回避归类,只说“在had better后接用不带t0…………  相似文献   
54.
《新学术》2007,(3)
广告是厂家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方式,是一种言语行为。为了销售产品,厂家在要尽可能利用广告缩短与顾客之间(厂家与顾客应属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会距离时,会使用广告语言这一具有面子威胁性质的途径,从而造成面子威胁行为。本文利用语用学原理,尤其是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威胁行为理论(FTA)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补救策略,分析商业广告如何施行礼貌策略来对广告本身产生的面子威胁行为进行补救,以达到与广告受众亲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小说《死于威尼斯》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分析,说明艺术家如何处理超我、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语篇衔接的多种手段不仅为语篇的语义连贯提供途径,而且也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宗旨。语篇衔接巧妙利用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回避了不必要的赘述,将本来复杂冗长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转变为清晰明快,条例分明的语句表达,使得语篇连贯顺畅从而提高语篇的质量。本篇就具体的衔接手段具体研究每种衔接手段是如何体现语言经济原则的。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郁达夫的“学、思、得”三字理论,认为“学”和“思”是对译者责任心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而“得”,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来看,过于理想化,不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8.
张季菁  秦勇 《科学咨询》2008,(15):78-78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挑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路在何方?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普通劳动者又该何去何从?本文由浅入深,从观念提出到切题分析,较为直观地阐释了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国内译学界对多元系统论的研究呈现出两条线索:一是引进与译介,从散论到专论、从只言片语到论著中的专章,该理论的影响逐步扩大;二是借鉴、应用与反思,从启发国内译学发展、参与国内译学建设,到对理论缺陷提出质疑,该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仍在向前推进。梳理、总结前人的成果,明确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重视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0.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