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的系统工程,其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各部门和经济、社会各层面的每一个人。其中,公民参与是其他各主体参与的基础和推动力,可以说,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公民对环保的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对环保的要求度很高,但责任心不强。因此,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公民承担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32.
大众传媒在美国政治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把大众传媒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利",把新闻舆论称为"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3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程中包含知识点最多,理论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将课堂教学的总体任务集中到"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点"三个方面,依据任务驱动,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剖析,组织完成课堂教学,是协调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它在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其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究其失败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基于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严刑峻法政策在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以致失去民心而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35.
隆运 《决策与信息》2010,(10):88-89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学派,从其理论问世开始,人们对其见仁见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奥地利学派做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一般科学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依赖于其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更在于执政党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和战略能够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福祉,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当代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认同;关键在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效保障在于制度创新;根本保证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7.
衣自强  陶凤丽 《理论界》2009,(12):21-2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产物,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虽然其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其政治生活水平,尤其是其政治参与状况却并不十分乐观,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本文将对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问题及推进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对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8.
张曼 《经营管理者》2009,(20):286-28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39.
毛泽东关于农民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具创造性的理论贡献之一。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仍适用于当代中国国情,对探索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0.
唐代是道教外丹术的“黄金时期” ,然而 ,这一时期亦是外丹术发生深刻的世俗性变异的阶段。对此 ,本文运用充分史料 ,分析证明 :外丹术活动在唐代社会已呈现出了主体杂芜化、目的功利化、手段任意化的特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 ,外丹术活动由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方术转变成为一种普通的社会时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