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情悟”是指审美主体的情感对审美活动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情感的意向性对领悟、体验、审美、判断活动有直接影响。晚唐著名诗论家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提出了“清悟”的命题,这可以说是他诗论的核心,也是他的主要审美方式。司空图诗论美学的基础来自禅宗的顿悟哲学。历来关于《诗品》的争议聚讼,其焦点也在一个“悟”字。由于《诗品》乃以诗论诗之作,对“情悟”之说语焉不详,更由于司空图采用了“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方式,致使人们难见其庐山真面目而多将其忽略。因此,对司空图的“隋悟”理论作一些探索,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22.
文艺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绝对如此。关于文艺本质的种种争论象一桩桩永不了结的公案,搅得批判界的福尔摩斯们寝食不安。文艺的起源是情感还是模仿,巫术还是神话;文艺的功能是抒情还是言志,表现还是再现;文艺欣赏过程是感受还是认识,获取还是创造;以及文艺形象是个体还是典型,是个性还是共性,等等,等等。这些使我们大开眼界的争论确实都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具有极大的排他性。每一种完备的艺术理论似乎都须在其中作出选择,并加入这场论战。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用一种更超然的态度平息胸中的激情,用旁观者的姿态欣赏争论双方的诚挚态度,同时坐收渔利,寻找论战双方的契合点,以此建立一种文艺的中间理论?让我们暂且试试。当某位艺术家说他的创作源自心中难以抑止的创作冲动,他的作品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他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意象都充溢着自己强烈的感情时,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怀疑他的叙述的真实性。但是,在艾略特和苏珊‘朗格看来,这种陈述大可怀疑。当艾略特和朗格声称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普遍的情感时,他们的驳斥  相似文献   
23.
《诗经》比兴中性意象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许多比兴用法固定,用以起兴和作比的物象因为凝结了一定的文化涵义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不只是在增添艺术韵味,而往往直接参与内容的表达。比兴作为媒介,与史前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4.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25.
论曹植及其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第一个以“游仙”命题的诗人,他曾在生活的后期创作了十余篇游仙诗作,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了不少比例。虽然在他之前,不乏以仙人仙境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远游》、汉乐府中某些作品等,但曹植的游仙诗作由于其个人经历的独特性,“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才情...  相似文献   
26.
我国传统语言学没有建立系统的语法理论体系。到清末,列强入侵,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碰撞。马建忠学贯中西,受西方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写出《马氏文通》。这样的历史背景,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再加上马氏的思考和创新,就使该书中产生了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27.
试论当代历史小说的创新努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还原,让以往被捧上天空的神和贬入地狱的鬼以真实可信的面目回归人间;研究的强化,在史实考据和精神考据领域开拓出一个极为广阔的认识天地;精神力量的追求,注重开掘历史现象背后的精神资源,努力写出一种精神来。这些创新努力不仅令人瞩目而且极具历史意义和思想意味。  相似文献   
28.
美学方法具横断学科性质,往上接受、生发、引申哲学方法,横向吸收系统方法,往下概括、升华文艺学等方法,形成综合系统。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属美学方法的高级层次,它从思维路线、方向、模式方面规范美学思维,以构建历史发展的、辩证运动的理论框架,揭示美学规律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比较美学也属美学方法的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29.
二郎神是《西游记》中一位非常奇特的神祗形象。他不仅战胜了天兵天将都无可奈何的齐天大圣,而且玉皇大帝也好,观音菩萨也好,都对他另眼相看,尊宠有加。作者对他的描写虽着墨不是太多,却流露了明显的偏爱与赞美。这一形象来源于何处?作者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哪些选择与加工?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二郎神形象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分析,可帮助我们窥探到《西游记》创作心态的某些方面,并进而深入地把握这部小说的艺术实质。一、有关二郎神的传说二郎神的传说由来已久,就今天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有以下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四个体…  相似文献   
30.
本文《“123”夜谈录》的第一篇.在全面了解近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关于文艺是不是意识形态,关于文艺价值,关于“恶”的问题等)讨论情况的前提下,倾力于找出这些学术问题的形成与当今文化转型期的文化情境的深层联系,并试田对文化主体所存在的间题及文化建设、文艺发展做出一个估计,力求在现实的文化背景上找到文化主体的位置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