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特别强调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他所坚信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2.
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目前“通山说”、“夹山说”以及“青城说”成鼎足之势。三家在对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讨论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于支撑论点的史料的详细考证和甄别,史料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在史学方法上,过分倚重家谱和民间传说,使得论证本身缺乏科学性,立论基础薄弱。论争中在学风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不求甚解、党同伐异、缺乏沟通等。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就永远无法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社会,其中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经济的和谐发展、政治的和谐进步,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建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两大主要环节—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处理好三种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应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5.
有效性是论证或推理理论的核心概念。然而,研究文献业已表明,有效性概念已有不同含义。通过对经典有效性标准的限制或修改,形成了归纳有效性、实质有效性、非形式有效性、语用有效性、相干有效性、修辞有效性和惯常有效性等另类的有效性概念。不同有效性概念的阐明,为的是给一般论证提供更适切的评估规范。  相似文献   
46.
从人学维度对全球化加以考量,其目的是要揭示全球化与人的内在关联。全球化是由人主导并由人推动的,同时全球化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全球化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引发了人的认同危机,并将人置于风险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47.
贫富差距不同于收入差距,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学方法,而要借助多学科方法,从多维视角观察和研究。中国的贫富差距,从总体上看是在不断扩大;从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四个维度的表现看存在明显差别,其核心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用基尼系数方法来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作为衡量问题的唯一尺度。  相似文献   
48.
延安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批判继承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风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它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健是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对课改的理解。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小学师资的主要来源,因此,师范院校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0.
在对社会发展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批判检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