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12,(2):123-129
从发生学角度言,诗歌必须置于文化生产场中考察才有意义。在文化生产场中,诗歌的生产离不开文化,沾溉文化之养料,文化催育着诗歌,诗歌是文化之产儿;而作为生产文化的人离不开诗歌,诗歌的文化天性使它自产生伊始就承载着历史文化,因而,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它铭刻着历史与文化,中国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62.
苏轼爱妾王朝云于宋绍圣三年病殁于惠州,芳骨长留惠州西湖栖禅寺下,其墓历代修葺不已,享祀数百年,文人歌咏之诗文汗牛充栋,几乎喧宾夺主,形成独特的朝云祭拜尊崇现象。这种现象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岭南独特的蓄妾文化及文人士大夫的畸形节操观念与心态是朝云祭拜尊崇现象得以滋生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63.
综观近代上海报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大报小办"--"小报大办"--"大报小办"的过程.19世纪末,为了减缓同行竞争压力,一些大报通过创办小报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开辟了小报市场.但是由于小报过度商业化和当局监管不力而使之趋向低级趣味,社会形象下坠.在此情况下,小报乃实行自我变革,向大报风格靠近,一种新型的报纸小型报遂应时而生.市场反应极佳的小型报冲击了大报市场,又引发了大报开办小型报的热潮."大报小办"和"小报大办"是近代上海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取向,两种报纸内在的运动为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从多个角度记录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4.
以人鬼纠葛为视角,考察和分析鲁迅和周作人如何面对自己、面对民众的文学思考,"鬼气"和"鬼趣"作为研究他们内在思想及其复杂状况的关键词,可以发现他们"虚妄人生"与"生活之艺术"、启蒙与审美、直面与回避、坚韧与犹疑的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65.
训诂学与现代汉语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有本质不同,但二者有一定的内同性和互补性.训诂学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可以应用于现代汉语词义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语素义;有助于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词源意义,从而有助于辨析词义尤其是同义词、类义词的含义;有助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词义演变和词义系统;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及其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汉语成语等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66.
崔绍怀 《齐鲁学刊》2015,(2):142-148
世纪转型时期的《野草》研究著述颇丰,主要可概括为美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即《野草》朦胧美、"力之美"、语言修辞艺术的研究;哲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涉及从存在主义、现代主义、生命哲学等角度解读《野草》的研究;比较文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涉及从中外不同国度、东西方文学、文化背景下的《野草》研究;心理学视角下的《野草》研究,从鲁迅的人生困境与心理语境角度解读《野草》的研究。上述研究开拓了《野草》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域,显示了世纪之交《野草》研究的多元化状态。  相似文献   
67.
杨烈雄  杨波 《学术研究》2006,(9):145-146
关于文言谦称尊称的词类归属,第一种看法认为是名词,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者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它们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在否定句中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从词义上说,它们又表示了‘我’或‘你’”。[1](P356)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和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沿用了这个看法。第二种看法认为是人称代词礼貌式,如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把文言人称代词分成两类,其中第二类是人称代词的礼貌式,包括谦称和尊称。[2]但并没有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我们认为,“谦称、尊称是名词”的看法欠妥,…  相似文献   
68.
E时代来临,互联网得到普及.数字技术背景下,广大网民在超时空传播环境中"心临其境",以电子符号为表征,通过"我说故我在"的符号化生存方式浸淫于电子文本游戏当中.从网络技术中介的视角看,赛伯空间独特的时空构成,造就了虚拟个体在虚拟环境下的符号化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69.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通过对其穷尽考察,可以发现其中有"氓黎"、"氓谣"、"寿仁"、"胤裔"、"赞辅"等为数众多的词语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个别词语如"侪伍"虽被立目,但有义项漏载。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0.
把印度尼西亚视为综合性语境因素,从印尼华人独特的生存经验出发,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的内涵与意义便能得到很好的理解。这一文学景观展示了在政治重压下文学变动的轨迹与话语策略,也呈现了多元文化影响下印尼华文文学表述的含混性、流动性、独特性与复杂性,这些,都为汉语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