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从伪书泛滥看出版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就出版界中的诚信问题,以伪书泛滥为例,列举了出版业中一书多号、盗版盗印,旧书换新、以次充好,制造噱头等造假现象,以此说明出版诚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出版诚信的几个建议:出版人从自身做起,出版人与作者保持良好关系,出版社与协作单位平等相处,出版业界建立诚信出版机制,在大学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82.
相比于销量、发行量,印数是判断一本书传播情况的最可行的依据。不同类型的书,能被称作"畅销"的数量指标是不同的。衡量一种书是否畅销以及畅销的程度如何,只能把它放在特定的时代甚至特定的年份去判断。畅销书的本质在于,在一定的时间里迅速形成了对某种类型或某种图书的群体性追捧、阅读的社会现象。只要具备这一特点,任何图书都可以视为畅销书。"畅销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是在图书流通中通过读者的购买行为而形成,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而产生,而后者也可以是通过行政手段发放或摊派而产生,存在于出版业出现之后的所有时期。新中国畅销书出版传播具有自己的特色:经常通过行政手段来发放或摊派图书。研究新中国畅销书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与出版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3.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文本世界中,展示的是一个俗人的世界,一部演绎一个世纪的俗人求生存的"活着"的历史.作家们力求"原生态"地展现市民的生存状况,追求一种"毛茸茸的质感".在市民文学的文本世界之中,普遍呈现出精英与平民、高贵与平贱、雅与俗、理想与实在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成为许多市民小说的叙事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84.
"开民智"是梁启超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开民智"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代报人加强新闻的社会教育功能开了先河,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未能通过报刊实现培养"新民"的最终社会教育目标,反而加大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知沟".本文试图以"知沟"理论分析梁启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85.
一、提出问题媒体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点无论是在学界、业界还是受众心目中早已成为一种定论。然而在传媒日益走向市场的今天,收视率与发行量不得不成为媒体能否生存下去的标尺,伴随着“收视率至上”这一观点产生的是,当前国内电视媒体泛娱乐化与低俗化的传媒现象,与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背道而驰。中国媒体是否走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自我生存果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如果不是,那么如何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呢?二、分析问题1、娱乐、低俗之风盛行于电视媒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娱乐成为电视…  相似文献   
86.
少儿期刊具有特定的媒介功能:顺化认知功能、内化助长功能、美化娱悦功能、优化设计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媒介功能的发挥要通过内容与形式及其完美结合予以表现。当前我国少儿期刊的内容和形式特色明朗,整体上符合少儿认知特点,但内容上至少还存在布局领域的不平衡等4个问题,形式创新上则要注重点与面、变与定、图与文、中与外、疏与密等5对关系的动态平衡,努力创建少儿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87.
一切新闻传播活动都源于一种新闻需要。新闻需要包括各种各样的需要,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推动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受众(读者、听众、观众、网民)需要中,新闻需要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切新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8.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新闻"喉舌论"产生的社会根源,比较马克思和中国改良派两种"喉舌论"的差异,探讨西方产生自由论、中国产生"喉舌论"的必然性,认为自由论和喉舌论都是人们对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今天,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喉舌论.  相似文献   
89.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3,24(6):66-69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中,与对爱情作纯化虚幻描写相对的是对欲的描写,这欲是赤裸裸的情欲、肉欲、色欲、性欲。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对“欲”的描写,成为一个热点、焦点和卖点,既有对古代近代市民文学的继承,更具有这个世纪的本色。早期鸳蝴派言情大师们大都将“情”与“欲”完全对立起来;海派作家更多地是从生存意义上来理解人性的,来理解人的性本能的,在现代的意义上为性、色作辩;从1949年至1976年,中国大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市民文学,爱情成为禁区,也就不可能有性爱描写;八十年代,性的描写还以爱的包装、爱的寓言的形式来呈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中性的姿态更为突出,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言说姿态。  相似文献   
90.
世俗化成为市民文化的本色是一种逻辑必然.对于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来说,消解崇高,以俗为本,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世俗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主题上的反崇高性和题材上的日常琐屑化,世俗化的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这些作家具有的平民化的叙事立场和叙事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