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绝不是毫不相干的孤立个体。基于历史合力论的视角,我们能够从历史合力的整体论把握二者的战略性,从历史合力的层次论廓清二者的结构性,从历史合力的意志作用论认识二者的主体价值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82.
克里普克关于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证基于"专名是严格指示词"这样一个前提,而"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只是一种模态直觉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前提是先验的.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具有了先验的性质.  相似文献   
83.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要摆脱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学科化、封闭化的传统研究模式,就必须从整体性出发,从思想来源、内容体系、发展脉络、文本结构、研究方法、实践要求等方面人手,才能完整把握和彰显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毛泽东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巩固政权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紧跟时代,提出了一系列与过去革命党不同,也区别于列宁、毛泽东传统执政思想的新论断和新观点;采取有力举措,逐步实现从传统执政党向马克思主义现代执政党的跨越和转变。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伟大工程中,铭刻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5.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了其具备开发和推动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的作用是通过外在教育和个体内化的途径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有着内部固有的客观规律,即主效应规律、反复强化规律、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共存规律。  相似文献   
86.
博客的低成本、高互联性成为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理想工具。运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的活动形成了一条知识价值链。知识从输入端进入,经过一系列加工、传递,最后从输出端输出,其间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巨大增值。分析并优化这条价值链可以帮助各类学校提高知识生产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并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文章运用知识价值链理论,分析了运用校园博客进行知识管理的活动,对在知识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链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认为强调目标意识、不定期激活知识和绘制知识地图可以优化知识价值链,从而产生更大的精神和物质效益。  相似文献   
87.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基础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动力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通过大团结大联合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达成思想共识,凝聚合力,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8.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将成为新常态。文章在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含义的基础上,对其素材表征多元化、教学形式虚拟化、平台共享性、工具自主性、以人为本性与科学发展性的特征,以及理念跟进、方法更新、内容创新、平台追新、制度落实等推进路径进行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89.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0.
李净  戴钢书 《江淮论坛》2015,(2):122-128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经历原始社会混沌意识与前价值观念的萌生,奴隶社会价值观的生成与多元化发展,封建社会价值观的同构、反思、重建到没落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经济基础决定律、意识形态掌控律、文化生态构建律则是贯穿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历史演进过程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