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4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些年来,随着诗歌渐入低谷,人们关注的目光逐渐转向了现代格律诗.论述了新诗的危机能从形式建设,特别是现代格律诗中找到出路.现代格律诗既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血脉相连,又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且经过众多诗人和理论家的努力,它已经不断成熟并日趋完善,是新诗再也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
从文体看中国新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切的,因为“自由诗”的“自由”是极其有限的自由。现代格律诗建设的中心问题是艺术实验。当下的新诗已经和初期白话诗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文体角度看,还处在草创阶段,新诗期待着在下个世纪能完全摆脱草创期的幼稚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33.
九叶诗派是40 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流派, 其主要特征是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 因而被称为“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和手法的借鉴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在当时的诗歌中都是别具特色的, 体现出独特的流派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诗歌的“综合”效果; (2) 直接借鉴与间接采纳相结合; (3) 既关注外在现实又注重内在深化; (4) 共时借鉴使他们的诗歌艺术探索处于同时代诗歌的潮头  相似文献   
34.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的意思了。在上述演变中,英语诗律论中的“音步”概念曾被借鉴过。了解上述演变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索新诗的节奏和格律  相似文献   
35.
作为一种时间观和价值观,线性时间意识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循环时间观而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中国现代作家对线性时间意识的接受与不接受(包括存疑态度)的二元划分出发,探讨线性时间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品格和美学理想的形成和塑造存在着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已经内化为民族心理结构而将对当代文学继续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6.
诗学研究作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的一部分,必将在文学文化研究这个宏大的语境下将自身的题型转换到文化研究上来。因为单纯的文学性研究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由制度、技术和工具理性主导的现时代,人们更多地是需要思想性。文学文化研究正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从文学批评、文学史(包括文学批评史)以及文学理论等几个层面的考察中,我们会发现 在“以西格中”之前,曾经出现过较大规模“以中格西”的话语方式,而且“以西格中”的成熟与普及 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与五四前后一批新型学者“驳上启下”的文论话语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废名的诗歌创作曾一度被人遗忘,但是作为废名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却不应该被忽视。在其诗歌创作中存有大量的佛禅思想的影响,导致其诗歌由于阐发哲理、佛禅思想较重而难于解读。在难于解读的背后,体现的却是废名的要在镜中建立一个美好的禅境,并以此来引导自己在镜外负担的沉重却又淡泊的现世人生。  相似文献   
39.
老诗人、"归来者"、新来者的合唱,构成了重庆新诗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新时期的诗歌高潮全部都是本地 诗人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是重庆新诗发展史上迄今最为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40.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了崭新的内涵 ,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 ;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承传之中 ,这种强调与追求逐步被加强。然而 ,正是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 ,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认识传统诗学这一重意轻言的倾斜形态 ,对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