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对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可尝试将其置于“文质世运”这一语境来加以讨论。汉魏之际的社会政治演变,表现为一个“质文代变、文质互救”的模式,即:汉末文弊,曹魏争之以质,曹魏中期以后,治道又由质转文。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与宦官擅权、选举不实等政治问题相伴而生,是汉末文弊的一种表现。曹魏代汉是一个“救文以质”的社会政治过程,清谈浮华在这一时期自然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过曹魏中期以后,汉魏之际的政治却又表现出“由质趋文”的中途转向,清谈浮华也得以重新发展。不过,正始清谈更多的是一个思想学术问题,它受玄学的主导。由此,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将到达一个新的阶段--魏晋清谈。  相似文献   
7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外思想家的关注。传统的看法是,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同一的。然而,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曼.莱文提出,国家消亡后的替代物,在马克思那里应该被理解为市民社会。莱文的判断并没有获得马克思文本的支持。用黑格尔代替马克思是莱文学术移位的隐性逻辑。  相似文献   
76.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和示范点,承载着中部崛起和全国先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双重使命。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文化和文化品牌的构建过程及结果势必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文化品牌保护、挖掘、开发、宣传、研发和交流工作,是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文化品牌成长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77.
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底蕴深厚、意涵丰富、特色鲜明,应当受到今人礼敬。为了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于先秦时代的文化经典,通过文献解读、比较论证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得民心顺民意,协商举贤以及“谋及庶人”等重要理念和观点,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彰显了人类民主理想和实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特色,富含现代民主的养分,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出一条现代民主的道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实际上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丰厚滋养。研究还认为,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在人类文明史册中独树一帜,当代中国具有民本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包括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拓展、协商民主的日益完善等,正在发展成为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人民民主,即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78.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定文明的真实反映与写照,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伟大成果。目前,学术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理论体系不够全面、研究内容不够深化、研究的学科视角以及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着眼未来,为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应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研究深度,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科研究宽度。  相似文献   
79.
声称自已是一位永远流浪的"无家可归"的牧人,德里达在文本的自由穿梭与创造中,对西方话语体系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延异"作为"不是概念"的概念,展示了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与传统分道的决心.为了避免自已成为新的"自我界定"的批判对象,德里达警觉地给自己的理论制造了"无底的棋盘".虽然高度抽象的语言与凌厉的思维无与伦比,但"无底的理论"还是在形而上学的永恒回归中无奈地重复.  相似文献   
80.
在中国当代学术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学术批评严重缺失的危机。与自由、平等、友善的对话和批评的学术态度相反,吹捧、附和、敷衍、打压、攻讦、沉默、掩埋等知识现代性策略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声誉和学术的严肃性、公正性。学术批评是消除认知环境的恒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最有效的方法。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主旨重大、立意深远,源于学术、止于学术,准备充分、论辩有道和学术期刊的率先垂范、包容开放是激发学术批评兴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