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最早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从事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农业需要与大自然打交道,农业生产是在自然场所中显示和展开,自然亲自参与了农业生产的始终。另一方面,从对人类发展的推动来看,农业是人们最早为着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既然农业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存在,它必然体现了人的各方面社会特征和价值。与人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涉及伦理一样,农业不但具有一般伦理的特性,而且因为它同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决定了其伦理关注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不只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更主要的是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农业关注的对象不是人,乃是有生命特性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或者动物具备生命的类特征,而且这些生命特征出于自然,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人在生产农作物的时候需要遵循自然的规范原则,由此亦决定了农业伦理需要在规范伦理学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和认知。同时,农业是为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人对农业的判断又显示出功利性,使农业呈现功利性伦理的特征。因而,农业伦理具备了伦理学理论的各个层面,甚至将一些看似矛盾的伦理学理论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农业伦理不只是单方面属于哪一个伦理理论,而是融合了伦理学中典型的两个流派即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在这种融合中,农业显明出一方面以支撑人的生存为目的,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然的客观性特征,于是农业伦理也随之在这两个层面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差异性。农业伦理的二重性不只是学理上的一种考量和认定,而且是具体地显明在农业实践之中,农业耕作中的"时"观念就是农业二重特性的实践显现,使农业伦理成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与村庄传统人际关系之间究竟呈现出什么样的理论关系?学术界的文献可以分为三种宏观的答案:削弱论认为现代化明显削弱了村庄传统人际关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互强论认为现代化增强了村庄传统人际关系,互融互强;调和论认为应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时段来判断两者关系。学术界由于研究案例、核心概念定义以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都具有启发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资源依附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工具,通过分析理性村民对人际关系的选择性经营策略,从而建构现代化与村庄人际关系之间的动态框架,或将成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人类诞生到现在,农业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生存之中,成为标示人类存在的生存方式。但是针对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学界的探讨却非常少,而另一方面,有关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以使农业可以在生存论层面上得到解释。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农业以何种目的出现在人类生存中、农业以何种方式进入人类的生存以及农业如何展开自身的生存论路径、农业生存论显明的功能四个层面对农业在何种意义上体现其生存论特征加以分析,试图给予农业一种生存论理解,使农业原本存在的生存论特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5.
刘淑萍  王思源 《阅江学刊》2023,(2):61-69+172
网络信息技术的军事应用使现代战争由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转型为“以网络为中心”的网络战。网络战作战环境多变、作战边界不明确,网络战快速、高效、隐蔽、突然、道义风险小,一些发达国家将此作为战略武器发展方向,这导致网络作战相应的政策制定或立法比其他类型作战面临更多的挑战。网络战中存在“非法间接使用武力”心理战的侵略行为判定、网络攻击作为武力形式的考量指标及其相应的自卫实施准则、网络武器或新概念武器使用的识别性准则等方面的伦理诘难及困境;现实中对美国等科技霸权主义者所提出的伦理道德上的抨击也难以真正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原则主张可以指导我们突破困境,增强我军信息化战争的软实力,彰显我军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本色。  相似文献   
6.
7.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自治主体的常态化缺席、两委监管的滞后、乡村认同的淡化以及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等问题制约着“三治融合”效能的整体跃升。基于苏北F县“钉治”模式的个案审视发现,技术赋能所具备的实现异地村民的“虚拟在场”、推动两委透明运转、强化村民乡村认同、整合碎片化治理资源等特质有效推动了“三治”的有机结合乃至深度融合。从“技术-制度-价值”三维视角出发,提出技术赋能“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可为路径在于:平台孵化与布局、系统性制度设计和数字理念嵌入等,旨在通过数字治理平台搭建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SSCI(1998-2016)收录的179篇引用马克思著作的宗教学学科论文为中心,通过系统地使用文献信息计量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了马克思著作对我国宗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统计数据表明马克思著作在我国宗教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是我国宗教学研究中的比较重视和引用较多的著作;通过对整理的关键词进行细致的统计发现,本研究发现宗教理论、教派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少数民族和宗教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