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提出中国新闻报道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翻译新闻报道时,译者应该熟知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达到新闻报道英译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研究领域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以西奥多·萨瓦里的翻译艺术理论为支撑,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阐释在实践中使用萨瓦里的翻译理论的合理性,达到译作能充分再现原作之魅力,使之被更多目标读着接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书信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世界享有盛名的伟人传记,本书所倡导的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非凡成功之奋斗精神,在美国和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改变了无数年轻人的命运.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也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书信体自传.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语言表达中,美化、粉饰、回避、暗示、文明等婉曲话语非常多见,是普遍的表达现象.婉曲话语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不满和不快,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或实现交际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婉曲话语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有时也出现在借助体态表达的非语言手段中.但语言和非语言婉曲表达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语对象、不同的话语内容而选择婉曲话语,这些婉曲话语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不完全真实的.同时,婉曲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我们都可以从婉曲话语求"真"来探讨中日两国婉曲话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楚李白诗作的英译史实,包括译者构成、翻译载体、翻译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学西传的路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十分重视探索和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善于将人放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之中加以考察,从而真正揭示人与宇宙之间的相关性。劳伦斯的作品有多层次的主题,它们最终可归为两大类,即自然的主题和性爱主题。而这两大主题在其作品中又具体体现在其倡导的自然态的身体理念之中。劳伦斯自然态的身体理念主要表现为他对传统田园式生态农场的眷恋、对人与自然相生相成关系的憧憬和对两性自然的身体对话的追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福州大学研究生为例,详细介绍了研究生英语教学对象和教学现状,从激发学习动机与培养学习兴趣两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音象美"在英译中再现的必要性入手,以英译唐诗、宋词为例,主要探讨了中诗英译中原诗"音象美"的英译策略,倡导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存原诗最显著的风格,努力顺应西方当代诗歌的审美要求;与此同时,应该慎重选择理想的诗歌译者,使译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他者”的误读:《女勇士》中“鬼”的意象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关于"鬼"的(ghost)描述是一大特色。关于"鬼"的文学意象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一些误读,认为"鬼"的描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丑化。本文试图重新解读,说明"鬼"是美国华裔对于母语文化的疏离,汤亭亭在作品中反复运用"鬼"这一意象也是华裔美国人抗争不公平待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