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宋代类书与其他中国典籍一样,在不同时期被不断地传入古代朝鲜,并且被本土翻印。它们不仅记录了部分古代朝鲜传说,为古代朝鲜文人科举准备与日常诗歌创作提供了便利,为诗歌用事锻炼与溯源提供依据,更为进一步考证、考据提供了线索。其中的讹误也被一些学力深厚的古代朝鲜文人作为直接的质疑和考证对象,加以批评与警示。这对如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研究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研究能走上系统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的发展。不过,语言学派翻译研究者大多把翻译研究纳入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这一做法不能全面反映翻译学科的根本性质。这种范式体现出单纯精准科学化的片面性,在翻译研究中并不完全适用。把人文科学中并不稳定的客体当作相对稳定的自然科学的客体来看待,在较大程度上抹煞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使翻译研究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规律研究。翻译实践不是一般语言活动,而是双语转换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实践活动。研究翻译实践活动的翻译学是一门与语言学、文艺美学、文化研究及信息传播学等学科相平等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条件分句可以分为原型奈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在原型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表达其原来的语法意义,二者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在隐喻式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脱离了其原来的语法意义,而语法隐喻使语法符号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南方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南方作家将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和家庭的伦理道德。南方女作家奥康纳从一个独特的非理性视角塑造大量的宗教狂人,这些狂人们以改善堕落的道德为初衷,以自身的体验为方式挑战虚伪、冷漠的上帝;他们的基本特征在于:反上帝、暴力和道德先锋,在疯子们的畸形之躯里埋藏着坚定而美好的乌托邦式理想。他们的道德理念以及疯狂行为折射了作者对南方社会和宗教信仰的认识: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只能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疯子。  相似文献   
6.
商业广告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语言,中西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商业广告的翻译容易造成语用一语言失误、社交一语用失误、用词不当、译词造成变异联想等问题.可以根据广告的特点,采用广告翻译的软策略和硬策略来解决翻译中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及物句范畴的边缘成员,它部分享有原型及物句式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不及物句式的部分限制。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介词并入和原型句式的隐喻扩展。事物的常规关系是此种句型产生的认知理据,语言经济性原则是其产生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通感实质上是一种隐喻,即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反映了各种感官特征的映射过程,这种过程遵循了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这一普遍的认知规律;感官域特征的相似性是基于心理联想的,并且受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与其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并直接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上。本文从人性本质、价值观念、择友态度、人格观、词汇构成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对“自我(self)”的不同认识,并由此看出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期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人治意识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心理, 它与法治统治存在根本冲突, 是当代中国向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社会政治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