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师生关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鉴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理想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构建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2.
"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念是在幼儿教育层面对《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思想的深化。启蒙心性是阳光教育得以全面实施的关键,它是通过儿童的感知和教师的支持引导力量,点亮儿童道德发展之光,启迪儿童基本的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能力。笔者从心性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心性教育中所蕴涵的德育思想,指出启蒙心性的教育以道德培养为契机,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协调三性的同时性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模式。最后结合部分已经开展的教育实践工作,介绍了启蒙心性的教育主题、发展特点和教育的方式手段。  相似文献   
93.
教育与“启蒙”之间存在着天然性的本质关系,而且从最原初的意义上讲,教育即是一种“启蒙”的实践。近代以来的“启蒙”历史,凸显了教育的现代性意识以及对“人”的价值吁求。对教育中“培养人”的价值主题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要回应“谁来启蒙”(启蒙的主体)、“怎么启蒙”(启蒙的观念与方法)、“启蒙的目标是什么”等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94.
艺术创造力是最重要的领域创造力之一,而艺术创造力的评估又是其教育培训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来,学界对艺术创造力的评估开展了颇为充分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总体上,学者们开展的艺术创造力评估遵循作品取向原则,在具体评估中存在客观评估法和同感评估法两种相互竞争的方法论路径:前者简单易行,但在测量标准、测量逻辑及测量的准确性上受到质疑;后者具备较高的信效度,但在测量结构、参数设置、历史效度和可用性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未来艺术创造力评估研究将呈现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结合趋势;历史效度、社会效度与文化效度的综合趋势;评估的多学科整合趋势;评估研究的实务性趋势等四种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5.
杨波  赵娜 《社会科学战线》2023,(12):258-263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初步形成课程建设的“素养逻辑”与课程管理的“分级机制”。在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仍面临挑战,一是近期才确立的“素养为标”导致课程建设遭遇瓶颈,二是分级带来的“适当市场化”导致课程管理略显混乱。我们应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新路径,优化课程的分层建设与管理,坚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特色化发展,实现课程功能显化、课程样态优化以及课程效用最大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父母同住意识"和"赡养父母意识"上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宅死";中国父母、日本大学生和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显著低于情绪性赡养意识,其中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在各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旨在以中日两国的大学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凝聚力和父母赡养意识对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因果关系模型在中日两国均适用。日本的护理社会化意识和家庭凝聚力、手段性赡养意识、情绪性赡养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赡养意识越低护理的社会化意识越高。中国的护理社会化意识和手段性赡养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中日两国大学生的父母赡养意识均高于父母,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最低而护理的社会化意识最高。在中日两国,手段性赡养均作为中介影响家庭凝聚力和护理社会化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815名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及时间投入情况,幼儿社会性情 况及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3-6岁幼儿 社会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幼儿社会性水平提高,且幼儿社会性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幼儿社会性 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中,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在情绪调节维度中性别差 异不显著;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 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情绪调节没有预测作用;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 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专业形象的确立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地位,激发教师职业期待,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园长和家长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Nvivo12软件对三类利益群体的观点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形象主要包含幼教理念、专业知能、职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成长五大核心范畴;幼儿教师心目中的自身专业形象是具备专业素养的、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园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是富有教育智慧的、善于反思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是师德高尚的、注重建立情感联结的成长陪伴者。为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形象,应增强媒体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塑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愿景,帮助幼儿教师实现形象自觉和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