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40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首先引入西方对投资环境的评价理论、方法和程序,然后以此为借鉴来评价南京的投资环境。 最后,就提升南京的投资环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2.
自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之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肯定。另一方面,加强对人自身的投资、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进而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达1 982万。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突显,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受到关注。文章从人力资本培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流动儿童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流动儿童教育困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23.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虽历经冲击,但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成为中国走向全面 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作—历史反思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建构、文化 启蒙、商品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久化的科学评价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实现传统 政治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转换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4.
在普兰查斯看来,资本主义国家既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也不是维护社会普遍利益的主体。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国家是斗争中的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内在于经济之中,国家与经济已然是一种构成性关系,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危机在国家层面表现出来。阶级和它的意识形态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错位。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制定正确的策略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力量对比关系,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符合大众利益的民主化改造可能更为现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暴露出来的财政危机也为社会主义的到来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25.
硕士研究生虽然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应试能力,但是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比较薄弱,如何改变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状况,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成为一大难题。文章旨在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致力于探索解决并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方兴未艾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任务和基本内容。作为一项庞大的政治系统工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涉及诸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科学认识进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所在。其中特别是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十种有关民主政治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顾名思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应是共性(民主政治)与个性(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一方面,…  相似文献   
27.
论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的内涵是 :防止、纠补“政府失灵”和克服、弥补“市场失灵”。相应的对策 :一是限制和约束政府权力和职能 ,包括以政企分开为突破口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规范政府干预职能及行为 ;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 ;在政府经济职能重构的基础上 ,精简政府机构等。二是提升政府能力特别是宏观调控能力 ,包括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行政组织调控能力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将成本—效益观念和竞争机制引入政府调控的某些领域等 ,从而积极、适度、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市场运作的宏观调控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二元机制的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8.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基础;扩展用者选择权也是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尽管扩展公共服务选择权的实践不断,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和成本的不平等,能力的差异以及风险选择都阻碍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需要配套政策和机制的支持,特别应该包含支持那些有困难做出选择的人的政策,以及补偿机制和压制风险选择的机制。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论述精辟,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举一面伟大旗帜;确立一个指导思想;把握一个总体布局;树立一个新的理念;谋划一个改革思路;实施一个文化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认清一个时代主题;推进一个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时空形式,更在于它向人们揭示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0.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