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共同富裕亦应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县域协调发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县域发展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与2010年相比,县域总体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但仍处于高位;县域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脱贫县和非脱贫县均呈现分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2010年居民收入和2010—2020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变化,将县域划分为高基数高增长、高基数低增长、低基数高增长、低基数低增长四种类型。在新发展阶段,应重视分区分类指导县域发展,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健全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尽快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2.
5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后发型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村庄利益密度较低且人口外流严重,其村庄内部分化呈现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相异的过程机理和最终形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对赣南S村十年变迁的考察,研究发现,村庄就业形势的转变使理性农民将就业视野拓展到村外,村庄人口大规模外流成为常态.受个体禀赋和能力差异的影响,外流农民职业分化逐渐形成,经济分化继而推进.但因人力资本差异有限,同时受职业和生活风险及父代责任绵延等的影响,有限的经济分化难以进一步扩张,因而并不足以造成社会生活区隔,也无力形塑村庄内部社会分层.与经济分化并行的是社会性分化.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加之村庄人口的大规模、长期性外流,市场观念的持续输入和由村庄"助行为"的消散引发的公共性消解,加速了乡村伦理共同体的裂解,而这也成为后发型农村村庄内部分化的主要动力.代际间阶梯式推进的"有分化无分层"的村庄内部分化形态与动态化、螺旋式产生的房支"断链化"、家庭"核心化"和个人"原子化"的村庄治理困境相伴而生.破解这一困局,对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入世”十年:中国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世"为标志的中国农业全球化导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大增,促进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入世"后的实践显示,中国的密集型农产品并未如想象获得国际市场中的更多机会,中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格局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农产品供给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国,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政策选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全国来讲,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在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的同时,要防止一些工商企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圈占农民土地,损害农民利益。中国农业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5.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的内在扩张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外部拉动模式、农产品市场带动与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模式、传统服务组织的创新发展模式五种主要发展模式。这五种模式不断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完善多元化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  相似文献   
56.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乡一体化因应城乡联系发展、城乡等值发展等理论并不断创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借鉴,给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7.
不发达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包括桂,滇、黔、藏、陕、甘,宁、青、新9省区。由于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历史、社会等方面原因,本区经济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而且不同类型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曹畅  刘津 《天府新论》2021,(1):91-102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协调人们行为的除了价格机制外,还有非价格机制,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当前对市场的非价格机制存在三点认识上的误区:以市场失灵为切入点来认识市场的非价格机制,将制度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下的行为混为一谈,对市场的非价格机制缺少系统性的梳理和说明。要准确认识市场的非价格机制,认识现实市场中人们的行为互动,就需要运用“超微观分析方法”从产品的维度和价格结构的视角来分析。  相似文献   
59.
资源、环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着一场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然而,西部开发由于地域辽阔,情况尤显复杂,故不能搞“一刀切”。本文作者在此文论述中针对生态敏感地区、森林丰富地区、生物多样性地区作了资源、环境与贫困关系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提出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改一度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并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2000年初以来,国务院在总结两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粮改方案做了较大调整完善。一是提出要进一步拓宽粮食购销渠道,加大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力度。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粮企业、粮食经销企业和私营、个体粮商,可以到农村集贸市场批量购销粮食──这等于放开了粮食收购。二是适当扩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80亿元),主要用于粮食产主区,如果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其新增负担可通过向中央财政借款解决。三是在 1999年增加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