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工业布局的态势和战略方针 解放前我国工业不仅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部门残缺不全,在工业布局上也深深打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当时,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除了武汉,重庆等几个作为帝国主义盘剥内地据点的沿江城市以外,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什么近代工业可言。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第二,我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主要由产业的技术偏好、市场规模和产业关联等因素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外溢效应,临近区域之间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规模经济特征一方面限制了产业空间集中,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产业的扩散,但总的来说,具有微弱的促进产业空间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23.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体会汪海波本文作者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长期、一贯的。它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原理;...  相似文献   
24.
“十五”期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受到需求制约 ,因为消费需求在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到来之前难以较大扩张 ,投资需求受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影响会相对不足 ,而出口增长也不可能再有以前的高速度。预计“十五”时期 GDP年均增速为 7% - 8%。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大的步伐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十五”期间产业结构政策的取向是在扩大民间投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政策的重点是在加强装备工业的条件下加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5.
制度创新是加快中西部发展的主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体制束缚是中西部工业化相对滞后的深层原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20年来,中西部地区无论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和经济总量的扩张以及工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上,都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认为 ,价格的本质与价格的本性不同 ,前者是价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 ,而后者是指价格本来的属性 ,即它在市场中形成、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沟通信息、激励生产者。但现实中因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垄断、信息偏在、外部性等 ,使得价格的运行偏离帕累托标准 ,因此政府应对价格进行规制 ,借以恢复价格本性。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政府常常运用的价格杠杆 ,虽然利用了价格运行的机制 ,但却完全背离了价格的本性。因此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应该摈弃把价格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手段的观念 ,放弃所谓价格杠杆  相似文献   
27.
二十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2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个渐次深化的发展阶段,每次递进都顺应了改革实践的需要,而正确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这一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剖析了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指出改革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深化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国有企业改革的既定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已经严重削弱了结构性分析在发展问题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产业体系概念在继承了经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长期性、内生性和动态性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产业结构研究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命题与变化了的典型事实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拓展:一是在经济结构分析中引入了知识的复杂性和经济活动的异质性等新的维度;二是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考虑到技术或知识分工等更加复杂的分工形式;三是关注被传统产业结构分析分解了的产业和产业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29.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以直接干预市场、替代市场与限制竞争为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此类政策的缺陷及由此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严重,甚至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突出障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这类产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难以应对新的挑战.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中国产业政策的转型,放弃干预市场、替代市场的选择型产业政策,转为实施以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与补充市场不足为特征的功能型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础,强化保持市场良好运转的各项制度,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培养人力资本以适应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为激励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0.
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发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辉 《学术研究》2003,82(6):33-36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形成是其自身的后起性、发展路径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建立在后发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教育投入、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开放政策等制度安排是发展中国家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而发展中国家自身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持等因素则共同构成了其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