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1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668篇
社会学   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丁夕 《办公室业务》2012,(13):10-11
档案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环境的变化及科技力量的发展,档案的保管受到了威胁。为了更好地提供利用,档案的备份不容忽视。文章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备份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希望能提高每一位档案工作人员的备份意识。  相似文献   
42.
现代语义学思想自1930年代自西方传入,已有80余年历史,到了回顾和反思的时期。基于现有史料,回顾中国现代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以历史发展特征为线索给予分期,阐述中国语义学的历史成因和各阶段的著述方式、阶段特征及学科影响。最后,着重阐述中国现代语义学在新世纪前十年的状况,找出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今后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
44.
作为衍生证券技术与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资产证券化在近30年来成为全球金融领域最重大而且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市场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缺陷,而金融产品单一更是主要问题之一。对国际上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产品演进历史的追溯表明,结构化产品创新是盈利多元化及业务多样化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制度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结构化产品开发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到在中国进行资产证券化更加适宜采取有选择的渐进的方式,同时积极开展结构化产品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5.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和组织规则,它兼具人类共性和民族个性.语法规则是人类长期抽象思维的成果和社团约定,它反映着语言社团的文化规约和语言学家的思维方式.阿拉伯语语法与汉语截然不同,与印欧语系语言相似,属于有明显形态标记的形式语法,具有清楚的逻辑推理思维,即遵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模式.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阐释,并探究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46.
物体—性状框架是人类认知框架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很N合格的必要条件是:第一,N必须具有可被激活的非单一的性状特征;第二,在已有的认知概念系统中,还未形成能够涵盖N的全部性状特征的概念。名词和形容词互转的语义基础是物体—性状之间相互关联。人类遵循物体→性状的认知顺序,该认知顺序投射到人类语言中,即为名词——形容词的发生顺序。  相似文献   
47.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的时代,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仰赖于骑兵的作战能力。马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为各割据政权孜孜以求,马通过各种方式在各政权间互相传播和转移,这种转移主要有互市、赐赠、贡献、战争等方式。  相似文献   
48.
跟一般的提问相比,机构语境下的提问有更多的特殊性,即语境顺应的行为特点和策略。以往的研究多为传媒学和新闻学视角,对机构语境下提问的语用特点少有解释力。本文以近两年俄罗斯总统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语为对象,力求对论题作出全新的语用阐释。  相似文献   
49.
《东岳论丛》2017,(4):22-29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在于一种审视方式的转换,即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地寻找二者表面相关性的做法,重新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原则上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跨文化交流事件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对话"的恰当契机。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