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3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政治转播是一种对政治信息和政策信息有目的的传递过程,与特定时期的政治意图和政策实施密切相关。国家权威的新闻发布系统是国家政治意图和政策方向转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官方权威新闻节目所涉及内容的动态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政治意图和政策关注方面实际内容和变化。基于《新闻联播》栏目2003—2013年的新闻文本,以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的5W框架中传播内容"说什么"作为研究重点,将自动文本分析运用在政治传播研究。基于以"天"为单位的《新闻联播》文稿,对年度词频最高的11 524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2003—2013年间,"国家"是新闻联播的叙事主体,行政执行与决策权威是主要传播功能,经济建设是宣传主旋律,2010年国际事务内容攀升凸显大国姿态,宣传对象注重党政机关和领导层,国际事务上注重大国间双边关系,国内注重经济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  相似文献   
9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消费函数,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讨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探讨分析实现绿色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加大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多中心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是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3.
助推理论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推(Nudge)理论2008年问世后,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各国政府积极尝试引入助推理念推进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优化。通过对助推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领域应用情况的探讨,提炼助推理论在公共部门应用的依据及其方式,并据此分析以助推理论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4.
95.
文章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整体和细分层面上分析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技术制造业分工的演化特征,并通过2003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东部与中西部空间分工的差异化程度正在扩大;高技术制造业专业化程度随城市规模等级的扩大而下降,同时特大城市在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上升,各细分行业的产业中心不再倾向于集中在超大型城市中;在高技术制造业整体上专业化程度与产业效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城市规模组别中,除超大型城市中专业化程度与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效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均呈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6.
经典公共物品理论通常从物品的消费特性来界定物品属性,然而这种界定方式存在重要的缺陷,难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公共物品特征并不明显甚至具有显著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和服务采取了公共提供或公共介入的方式。因此,仅从消费特性上来界定物品属性是不完备的,对物品属性的判断还需考虑公共政治安排的因素。一般而言,根据物品自身的消费特性,具备经典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属性的都必然是公共物品;根据公共政治安排,不管其自身的消费特性如何,由于其显著的正外部性而应该是公共物品的,都可以通过公共政治安排而确定为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97.
系统总结建国60年来我们在政治发展领域取得的基本经验,是顺利实现中国政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坚持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性、组织化和制度化领导;在尊重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走渐进式政治发展道路;不同历史时期,在多元要素中以某个要素为中心的整合性均衡为政治发展的复合价值目标;发展公民社会以平衡政治国家,达致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共治与良性互动;以党内民主带动、推动国家民主、社会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应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匹配共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结构的适时重心位移;人民群众的政治创造是政治发展不绝的源泉。  相似文献   
98.
危机中的政策困境与化解:政策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危机对公共政策经典分析模型提出了挑战。危机中的政策制定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 ,由于特定的危机形势和政策制定系统的局限性 ,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困境。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 ,依赖于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化解政策困境。提升政策能力的途径 ,不仅需要变革危机决策的方式 ,甚至还要对政策制定过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9.
李健 《社会科学家》2023,(12):129-134
作为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梁启超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现代民主思想构成了中国现代民主理念的最初形态。梁启超承接并重新诠释了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传统,对西方政治思想亦有所吸收,明确反对专制政治,倡导民主主义。不过,梁启超的现代民主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其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梁启超根据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民主观点,虽然在推崇与宣扬民主主义之后,一度对其表示谨慎和怀疑,但最终还是回归了这一立场。整体而言,梁启超为中国现代民主思想的展开贡献了思想财富,审视梁启超的现代民主思想将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100.
“枫桥经验”“最多跑一次”等在全国的推广,说明基层治理创新可能成为突破性治理变革之基础。学界针对基层政府创新的成因、发展与扩散进行了讨论,但对孕育创新的因素、条件的组合配置则缺乏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由创新动力、环境和资源组成的分析框架,以B市H区平安建设创新评审活动的创新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的发生路径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区域发展水平、舆论支持、社会参与、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是影响政府创新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可组合成“动力主导—外部驱动”“环境资源—社会参与”“资源主导—智力资源”三种路径,推动基层政府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