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当前部分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存在“与汉族切割”现象。这种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思路,会对我国民族团结局面造成深刻伤害,会强化民族关系领域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引发激进民粹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合流,也很容易被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利用以达成其撕裂中国社会、分裂中国国家的目的。在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过程中,要防范和纠正这种做法,着重强调各民族的融合而非敌对,注重共性研究而不是差异研究,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话语体系,与敌对势力争夺“民族问题”话语权,向国内外民众讲好中国民族故事。  相似文献   
72.
“阐释”是对既有文学现象和理论现象的解释,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文化诗学”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的实质都是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进行“阐释”。避免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学现象进行“强制阐释”,追求“对话性阐释”、“适度阐释”是文论界的共识。“阐释”的过程中虽然也会有理论观点和理论态度,但“阐释”的侧重点却不在于面对纷繁的文学现象提出新的理论话题。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危机并不仅仅在于“强制阐释”,而在于“阐释”本身。对“阐释”的较多关注,对新的理论建构的有意回避,是导致文学理论研究缺乏个性和创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同性恋身份是现代性的产物。作为19世纪的发明,“同性恋”这一标签重构了同性爱欲者并使之成为具有共享身份与特性的族群。同性恋的历史书写、话语争夺、性主体意识与现代性等要素共同参与了“制造同性恋”的进程。大体而言,同性恋身份的建构过程可以分为历史寻根、经验阐释与族群建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中可以区分出年龄-结构化、跨性别、职业化以及平等主义等不同的同性恋类型。现代性为同性恋亚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空间,现代同性恋世界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74.
当前全球各国社会管理的现实紧张状态凸显了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中国从马克思的理论资源中开发社会管理理论是我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在批判西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逐渐生成出来的。同样研究马克思社会管理理论也应该按照对西方传统社会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来进行考察。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基础,在对西方传统社会管理理论的理性主义传统进行反思和超越的基础上,从实践的二重性角度构建马克思社会管理理论的双重维度,以解决现代社会管理中理性与价值分裂的难题,为我国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5.
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物陈列的本质是突出民族文化展示主题。民族地方博物馆是民族文物陈列展示的主力军,文物陈列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化与感情化的过程,民族博物馆透过文物标本陈列展示彰显人文关怀。民族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陈列展示方式吸引观众,陈列设计既是艺术创作更是艺术实践,民族博物馆应当高度重视文物陈展档案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6.
马颖 《统计与决策》2012,(18):120-123
文章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再次对中国1978-2010年期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会随状态不同而改变。在国内国际环境有利于能源消费的稳定状态下,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在国际国内环境较不利于能源消费的不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原因。  相似文献   
77.
杨敏 《河北学刊》2005,25(2):105-112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日益深刻的持续影响.一方面,为了成为全球化的适应者,东亚三国强化了国内的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以提高对超国家的全球体系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在金融、贸易、生态环境等领域,东亚已形成了跨国性的区域合作.如何使国家在全球体系中获得安全,并进一步促进跨国性区域合作,以对国际关系机制形成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是东亚国家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从社会行动意义效应的理论角度看,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是同一社会过程的两个观察侧面,它们之间是相互胶着和彼此建塑的关系.现代社会主体是"意义主体",社会行动则是"意义行动".在社会主体行动的意义效应过程中,促成了意义化的行动关联模式体系,亦即行动的结构.结构中的"异者"与"异见"可通过结构意义资源的不断生成而建立起某种共同的悟知和一致性的意愿.如果结构内部的意义资源能够形成一轮又一轮的递进状态,将为持久、稳定、富于生机的合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东亚三国集体结构"可以说应当是作为行动主体的中、日、韩三国间的行动意义效应过程所锻铸或建塑的一种事实过程.随着中、日、韩三国共有悟知的发展,去中心化过程、主体平等必将进一步推进,从而使相互间通过让与或坚持、接受或拒绝,增进认可、理解、共识以及智慧和创意,将为"东亚三国集体结构"提供现实性基础.  相似文献   
78.
深入探究民族学前教育研究体系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对1993-2023年中国知网(CNKI)民族学前教育研究的文本进行主题编码分析发现:从历时的角度而言,我国民族学前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时期、特色发展时期以及全面深入时期,呈现出“起步-发展-深入”的系统演进规律;从共时的角度而言,其学术逻辑遵循域外经验引进与本土实践问题研究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空间统筹发展研究的统一、民族地方特色与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统一。回望过去,民族学前教育研究存在学科协同研究不深、理论建构缺失以及结论指导性不强等问题。面向未来,民族学前教育研究可为进路是:多学科深化推进研究,构建民族学前教育的理论本体;规范化开展田野调查,聚焦凝练时代议题的经验性成果;凸显时代问题意识,专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和经验迁移。  相似文献   
79.
民族志的人性化不仅是一个哲学人类学问题,更是文化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问题.它牵涉到人类学家对于人性、文化等问题的根本立场.基于此,文章从历史的视角人手,把业余民族志的非人性化、科学民族志的准人性化到后现代民族志的人性化作为分析主体,呈现了一幅民族志人性化的完整概貌.  相似文献   
80.
周峰 《阴山学刊》2001,14(3):62-63
金代猛安谋克制度研究中,活活土、和团、和鲁夺徒、和朵、桓端、和里间皆一音之转,都是指和团猛安.和团猛安当在上京隆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