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疾病负担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疾病经济负担显著促进农村妇女从事非农就业,而疾病照料负担显著抑制农村妇女从事非农就业,这种影响力度随着治愈时间增加而消减。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家庭成员患病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机制不同,老人患大病所产生的照料负担会驱使农村妇女增加非农就业,且儿童患大病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也会迫使农村妇女减少非农就业。基于此,本文从农村疾病防治、集体照料和灵活工作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关于创新集群问题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学术界关于创新集群内涵问题认识的相对混乱状况,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创新集群的本质内涵是基于一定地域的大学、研究机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组成的,并能通过畅通的渠道聚集、开发、利用地域内外的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向外转移高新技术和推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网络.其中创新服务产业和所谓的技术持有型公司是创新集群的关键组成部分.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至少需要以下六个方面的条件,即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知识经济、全球化、电子时代、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以及时间因素的空前重要性.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区别,除了在拥有共同的集群特征(如地理临近性或空间集聚性、网络性、根植性、开放性等)外,两者在外部环境、构成主体、基础设施、集群产出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33.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34.
香港的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作为印支的第一庇护港,在1975—2000年间先后接收了23万越南难民和船民。这些人部分被遣返越南,部分被安置到第三国,但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香港,迟迟得不到安置。2000年初,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扩大融入本地计划",允许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和船民申领香港居民身份证,才基本解决了这一历史问题,但又给香港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利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不同来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技术进步整体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明显。其中,R&D、引进国外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类技术偏向于资本,而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两类技术偏向于劳动;(2)技术进步偏向性和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差异明显。其中,劳动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分别为4.5%与-0.49%,暗示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而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36.
通过重庆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本文构建了农民工工资决定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务工年限、就业培训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和婚姻状况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中低收入群体有显著影响,对高收入群体没有显著影响,企业所属行业对工资有显著影响;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一定影响,特大城市农民工工资显著高于城镇,大城市农民工工资低于特大城市并显著高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农民工工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7.
38.
以往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存在技能偏向,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生产率往往会产生非对称影响。然而,这种偏向性效果的作用强度及其对劳动力结构的作用效果并未有效测算。为此,以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通过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1978—2010年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强度,再以分位数回归验证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对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质量结构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我国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并未表现出替代关系而是表现出互补关系,二者的替代弹性为0.89。同时,技术进步正以年均4.7%—7.5%的速度偏向于技能劳动,其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优化作用显著,但在劳动力结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这表明,我国优化劳动力结构应重视教育及技术进步方向对异质性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39.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八种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以及中性技术进步与有偏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探析所有制结构对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技术来源的能源强度效应存在非一致性。其中,三种R&D技术、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出口六种来源的技术进步总效应可降低能源强度,技术改造与进口来源技术的总效应却增加能源强度,有偏技术进步效应大于中性技术进步效应;(2)R&D资金的性质不同对能源强度作用差异明显。其中,政府R&D支出为能源节约型,企业R&D支出为能源使用型;(3)所有制结构与能源-资本相对丰裕交互效应、能源节约-劳动相对丰裕度是政府R&D支出为能源型和企业R&D支出为能源使用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跨国并购和新设投资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两种方式,其中,技术外溢的可能性是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如果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并不大,跨国并购是最优的进入方式,如果技术差距明显,新设投资是最优的进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