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吴老师 ,近几年来 ,您在学术研究上一直致力于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我的这一判断是否准确 ?●是的 ,大致如此。我近期的学术致思主要集中在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上 :在当代的历史和哲学语境下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依据马克思的哲学去领悟当代世界 ,以求切中当代社会问题的核心 ,从思考这两个问题出发 ,试图在存在论根基处揭示和阐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的探讨现在似乎逐渐热了起来。不过我觉得 ,您很早就提出这个问题 ,而且在论著或讲课中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思路 ,令人耳目一新。学界对您的研究成果的重视也颇能…  相似文献   
62.
民国时期虽然短暂,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大贡献就是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当时各种主义、思想非常活跃,学者们先后围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民主与独裁、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工业化与农业化等十多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讨论有助于拓展思路、达成共识,发现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民国时期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是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今天以辩证的理性态度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63.
□主持人弁言:这组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研究的文章,分别阐发了德、法、英、美四个国家2009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向。王凤才的文章指出,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  相似文献   
64.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市外来常住青少年占上海市青少年总数的半数以上,形成了青少年人群中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倒挂"现象。来沪青少年作为上海建设大型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普遍渴望融入上海并与这座城市同步发展,而上海的发展也一直需要并将继续依赖于他们的参与。因此,需要从制度完善到措施落实全程提升来沪青少年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5.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大力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养成教育意义重大。上海市青少年环境保护类基础常识水平较高、生态文明素养较好、生态行为意愿也较强烈,但青少年的生态学知识还比较欠缺、宏观生态系统意识不强、生态文明意愿转化成实际行动的动力不足。上海市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实现的途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社会实践。因此,应在政策上鼓励多方联动、拓展各方资源,在教育内容上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确定教育主题。  相似文献   
66.
2014年,E.Sosa、M.Slote和米建国三人分别代表德性知识论、德性伦理学和中国哲学共同宣称一个德性转向的时代已经来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存在"德性转向"。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德性知识论:一种是以E.Sosa为代表的"德性可靠论",认为德性知识论要面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面对怀疑论的挑战,它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可靠认知机制来获得一种知识上的确定性。这派的影响力更适合当代西方知识论的主流后盖梯尔(Post-Gettier)的传统。另外一派是以L.Zagzebski为代表的德性责任论,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伦理学的架构模型来处理知识论的议题。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osa一派是把知识当做行动在研究,即知识作为行动(knowledge as action),而Zagzebski是在谈知识的价值,即在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  相似文献   
67.
城市群的发展为国家转型所依赖的城市治理,提出了大都市区域治理的挑战与困境.这种挑战与困境与大都市区域城市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直接相关.城市治理的区域主义范式认为,区域统治与区域治理理论是应对上述挑战与困境的所在.考察黄浦江死猪污染事件的各行为主体的行为,发现在缺失跨越行政区间的建制性大都市区域政府的结构限制下,区域统治理论所倡导的大都市区域协调机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作为类区域政府的中央条线部门作出的是在地化处理选择;同时,区域治理理论所关注的横向协调机制,做出的是理性的“反”区域治理选择.在此结构限制下,要达成大都市区域治理,在满足促成性条件的前提下,必须克服阻碍性条件拦阻.  相似文献   
68.
增强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保持国家认同在认同序列上的优先地位,是维护边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祖国安全统一的基础。当前,亟须从强化公民意识、发展经济、强化国族认同、发展教育等方面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9.
地方廉政文化资源体系是一个囊括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系统,地方廉政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地方廉政文化资源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廉洁杭州"建设中对廉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播模式启示,要提高地方廉政建设的实效性,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机构必须立足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强化相关制度建构,不断优化地方廉政文化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70.
资本逻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阶递进的衍化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一个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重要时代,自由竞争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在资本逻辑的刺激和推动下,资本主义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开始在经济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阶段呈现出竞争与垄断并存的复杂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又从福特制开始转向后福特制,这是资本逻辑发展的一个历史新形态,呈现出种种新气象,但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并没有摆脱资本逻辑的支配,资本逻辑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导逻辑,这些新气息不过是资本逻辑在这一特定时期裂变的"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