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推进,干部队伍贪腐年轻化的趋势也开始显现。青年干部出现"35岁贪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青年干部自身价值观扭曲、理论素养不高和现实压力所迫的主观根源,也有监管不当、教育滞后、社会信任不足和泛物质化倾向导致的客观根源。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干部"35岁贪腐现象"预防和整治工作,通过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廉政文化教育机制,为当下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多层次内涵构成其整体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既在于其克服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历史辩证法,从与世界历史相关的几个不同核心层次上进行了逻辑论证;也在于马克思面向资本社会复合层次,对世界市场、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科学性的实证分析。从其科学性与革命实践性相结合的整体视野看,隐藏在世界历史思想背后的层次递进的思想,为我们当前正确理解、恰当处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3.
希腊城邦是公共生活组织的一个榜样,是人类政治活动之意义与重要性的典范。城邦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公民身份的理想、对同源性共同体的归依以及秩序空间的体认,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朽的丰碑。在古希腊政治语境中,“公民”是袁征着人之本质的身份和存在的范畴,城邦中每位公民都以能够参与公共事务为荣,并把它看做是展现自己个性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是通过理性言说的方式实现,这也是公共领域交往的主要方式;“城邦”不仅仅是物质实体性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人们追求和展现个性自由的场所和空间。  相似文献   
84.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张淼 《北方论丛》2022,(1):35-42+171
马克思劳动幸福观认为,"劳动是生命的乐趣",劳动幸福是人类的真正幸福。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带来新的危与机,在资本的驱动下,智能机器削弱劳动者的主体性、资本逻辑加深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痛苦,形成对劳动幸福的遮蔽之势,使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受到质疑。但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合理使用,它将提高劳动效率、优化劳动关系、推动劳动解放,助力劳动幸福的实现,进而确证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基于此,我们要化危为机、把握契机,推动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创新,加大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宣传力度,倡导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自觉践行,从而实现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突围。  相似文献   
86.
在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个人消费困境的批判中存在一条鲜明的逻辑进路,展现出马克思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强烈关怀。首先,他着眼于人的需要来透视消费,阐发了消费的属人性本质,构建起考察无产阶级个人消费的基本尺度。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明确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为中介,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行规律进行了科学探索,揭示了无产阶级个人消费的属人性转变为对资本的从属性的内在机制,阐发了这种从属性在资本逻辑下的现实展开形式,最终合乎逻辑地指出了个人消费复归于人的现实路径,为新时代提升人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完整严密的三重逻辑体系: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和充实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核、总结和汲取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经验;实践逻辑在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国历史实践过程的经验教训。以理论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超越,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定的价值逻辑和意义。  相似文献   
88.
阮清华  陈彬 《兰州学刊》2006,(12):139-14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中共,在接管上海以后,为控制上海城市社会,一方面宣布取缔和解散反动党团以及一些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接管和建立新的社团组织,作为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原有普通民间社团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对策,接收、改造并最终基本消灭了这些组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近代以来社会力量十分强大的上海民间社会基本被中共完全改造并接管,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89.
老年长期照护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治理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在构建我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的过程中,性别议题应该受到充分关注。实证研究表明,老年自理预期寿命具有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自理预期寿命总体不如老年男性;低龄老年女性在自理预期寿命的改善方面略有优势;老年女性自理状况的人群队列差异始于更早年龄段。这一研究结论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制定具有启发意义:应重视老年女性的长期照护需求特征与偏好;应尽快开展面向低龄老年女性的"医、养、教"相结合的健康计划;应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女性互助为理念的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供给模式,如盘活社区女性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面向女性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等;应优先针对女性制定"全周期、多支柱"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90.
在以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揭示现代社会与公民品格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发挥公民品格对现代社会的支撑价值。从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四个方面:风险性、个体化、制度化以及公共化入手,论述公民品格的现代性维度,可以发现:公民品格是成就现代公民的内在品质与道德人格,是具有稳定性、向善性的精神定势,能够应对现代社会风险造成的生活碎片化和不确定性。公民品格是公民在政治生活、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和推动公民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参与,化解"公共领域私人化"的症状。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公民品格所蕴涵的道德情感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关系疏离与人际情感冷漠。公民品格是现代社会制度运行的重要支撑,也和制度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良序、和谐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