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91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917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3208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高校通用的文学理论无力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现实,文艺学急待重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些中国学者提倡引进文化研究代替文学研究,从表面看是恢复了文艺学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却泛化了文艺学学科的功能,使文艺学陷入消亡的危机.这里着重指出文艺学扩展边界的同时应坚守文学研究的诗意理想与人生审美关怀.  相似文献   
32.
论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兼论高等教育对农村的适切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切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高等教育发展是对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适应、满足以及适切性增强的过程,高等教育发展应更加切合农村社会和农村个人高等教育需求,引入农村“需求导向”,以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高等教育结构,通过以高校为主体的“自适应”,增加高等教育在农村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3.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4.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5.
通过构造几类图的最大独立集,给出了它们的分数染色数的下界;再通过构造具有该下界值的分数染色,给出了这几类循环图的分数染色数的上界,于是就确定了它们的分数染色数.  相似文献   
36.
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对中国的国企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对企业的合约本质进行了经济理论探索和统计检验,并突出关注企业的激励合约问题。  相似文献   
37.
图像对文字空间的挤占已经是事实.尤其是虚拟图像的发展,不仅是一项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多媒体文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多维性;潜在性;多变性;仿真性.  相似文献   
38.
儒家和法家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提供了主要的精神资源。但由于基本的哲学理念不同,它们在对待人民的态度、治理国家的途径、建设何种国家等根本性问题上都是对立的。对这种对立的认真分析,是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9.
当艺术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东方论坛》2004,(4):31-34
摘要:我们的时代充满了泛艺术的现象.泛艺术被人们看作艺术终结的先兆.其实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容易抹掉.从我们的描述看,艺术品的外延正在扩展.艺术似乎正力图把自己变成包容一切的世界性的“场”.尽管如此,艺术并没有失控,因为创造和接受活动永远是主体性的,只要艺术家和接受者对艺术的态度是真诚的,艺术活动没有被其他功利目的所利用,艺术就有无穷的生命.  相似文献   
40.
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是美国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环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通过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组织产生的根源、组织的基本状况、主要活动以及对环境保护事业起到的作用,指出消费型社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组织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同时指出作为民间力量的代表,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国家环境立法建设,监督政府环境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