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精神医学领域,网络成瘾已经被界定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借鉴医学领域诊疗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及时发现学生网络成瘾的迹象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从而做到对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诊断和矫正。  相似文献   
52.
法治政府的首要特质是行政权力受到严格监督和控制,而司法审查是实现这种监督和控制的重要措施.法治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司法机关创设行政判例,为行政权力的合法、合理行使提供成文法以外的依据.为政府进一步增强对公民权利的救济拓展空间,从而取得单靠成文法无法达致的效果.中国的行政法制亦应改变独尊成文法的传统做法,把行政判例纳入行政法制之中,并使之成为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3.
分析现在高校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的评教体系与教师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之间所存在的一些矛盾,指出在展开法学研究性教学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
论社会团体权力的生成——以消费者协会与行业协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学界对社会团体权力类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其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就经济法学界而言,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于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协会的比较试验职能与行业协会的价格协调职能作为权力的运行样态蕴含了社会团体权力的生成机理。根据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团体成员的权利让渡于社会团体后之所以会转变为权力,其依据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第三部门的自愿失灵所导致的合法性不足构成了社会团体权力生成的障碍。因而,社会团体信息权与协调权的实现有赖于社会团体"慈善不足"与"独立不足"的克服。  相似文献   
55.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政冶事务中最基本的权力应属于人民,但如果对民主不加限剜将会造成多数的暴政。间接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都不足以完全控制多数的暴政,还需要加入法制的元素,民主的缺陷需要宪政的补正。协商民主作为程序的民主,强调法律和议事规则在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以商谈的方式达到民主的实质,从而控制多数的暴政。  相似文献   
5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特征较为复杂,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双管齐下的新思路,在现有行政保护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57.
法律与道德关系复杂而多变,西方法学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流变总体遵循着道德梦想不断照进法律实践的务实路向,通过道德法律化进程不断展现着道德对于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影响,从扑朔迷离的玄思论辩逐步转向为经世致用的实际运作.这种流变路向所显示的智识与方法,对我们正确认知和运用法律与道德关系并服务于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种依托现有决定来规划未来秩序的法律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实施尤其会受到未来情势变更因素的影响.情势变更是行政许可退出机制构建之基本客观前提,在制度层面上,体现为许可立法的预设性为许可法制环境动态变化留下铺垫;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为许可客观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影响着许可条件能否动态维系.维护公共利益是行政许可退出机制之基本价值追求.在积极层面上,体现为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与利用公共资源;在消极层面上,体现为能够及时防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均衡监管信息状态是行政许可退出机制之决策要素价值,在社会公众层面上,体现为消除“表见许可”现象,实现“名实相符”功能;在监管层面上,体现为消除信息壁垒,增强监管决策整体协同性功能.  相似文献   
59.
公司法人的本质在学说上存在着争论.其中,拟制说对法人及其机关的创设作了理论上的解释.立法上,传统民法解决了公司机关对于法人外部的意义,而机关对于法人内部的价值是由公司法完成的.公司机关的逻辑起点在于股东有限责任;而分权制衡的政治思想和政体模式对公司机关的创设奠定了法理基础.公司机关的体制受到了公司制度自身两股力量的破坏.  相似文献   
60.
《民法典》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体系效益,为体系释法奠定了重要基础。预约合同作为一种灵活的法律工具,在日益复杂的交易过程中可发挥更大功能,预约合同规则体系的建构需要以更大限度的应用为导向。拘束意思、内容确定性、缔约意图是判定预约合同成立的标准,三者之间呈现一定的顺位性与层次性,以此标准将意向书、预约合同、本约合同作出清晰界分。基于预约合同内容确定性,预约合同可分为简单预约、主观障碍型预约、客观障碍型预约和完全预约。通过对预约合同的类型区分,完成对预约合同的体系建构。从请求权规范的整体视角看,《民法典》第495条预约制度和第500条缔约过失制度并不存在竞合问题,只存在适用衔接问题,可经由类型化进路,确定不同类型预约合同的具体的效力与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