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48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992年,夏生春涛刊行《太平天国宗教》一书,我为之作序。13年后,春涛又刊行《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得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喜而再为之序。既嘉春涛之劳绩,也欲借此篇幅一罄自己对太平天国史学继续获得发展的心愿。从上世纪20年代起,我国第一代学者兴起太平天国史研究。萧一山、简又文、郭廷以、罗尔纲等,披荆斩棘,开辟了这一学术新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时势推动下,太平天国史学出现了畸形的发展,人才辈出,著述如林,盛极一时,旋遭“十年浩劫”,太平天国史研究虽遭受摧残特别惨重,但因根柢结实,故能从70年代末起,衰…  相似文献   
12.
雅斯贝尔斯把本真教育看作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合的敞亮对话交往.由此,雅斯贝尔斯本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共同的理念信仰与价值追求的"教育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呈现出了本真教育的三重内涵,即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实践中形成身心敞放的共同体、在精神交往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探寻真理的公共领域、在持续性的对话过程中走向整全性教育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命联合体.可见,雅斯贝尔斯的本真教育并不仅限于师生之间的教学和求知活动,更是走向生命共同体的实践途径.就此而言,雅斯贝尔斯的本真教育既为新时代的教育探索指明了一种可能的实践路向,也从教育的角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至2011年的张闻天研究有了不少新进展,但仍需要发展原创性研究,拓展比较研究,加快整理出版张闻天资料。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误读,"精神与资本"的关系问题成为回应质疑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从"物质利益困惑"中提炼出资本对精神的"规训"本质,然后在一系列文本中逐渐展示了这个过程。在《共产党宣言》中,他直接用无产阶级精神来批判资本,从而完成了共产主义的精神使命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单位制”的萎缩和“社区制”的凸显,“能力为本”已然成为社区建设的价值诉求.为增强居委会的能力,发挥社区的作用,探讨以居委会绩效评估作为提升社区能力的路径,论证居委会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并在系统论的视角下设计居委会实施绩效评估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7.
屠宽是近代常州著名的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是辛亥常州光复的主要人物。屠宽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受聘任常州府中学堂首任监督,亲自编订学校章程。当选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后,屠宽又创办武阳农会,与朱稚竹等进步人士秘密结社,于辛亥年响应革命号召,领导常州光复。进入民国后,屠宽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反对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教育是以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工农业余教育、儿童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形式的人民教育体系,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为革命战争服务,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使普通的工农劳苦大众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苏区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科学性及教学改革都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它使中国的教育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且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其中凸显出的社会矛盾又引发了一系列不公正问题,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既关注现实又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群体,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出现了公正观的认知偏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对于公正观的把握,试图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形成自觉自发的公正认知。  相似文献   
20.
论北魏孝文帝任用南士及其对南朝文化之汲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一些学者曾就北朝、隋唐时期的"南朝化"问题展开过讨论.此一问题涉及面宽,又富于理论建构的色彩,本人自感浅陋,实无能置喙.不过,由于一度从事中古时代士人迁移与文化传播的研究,多少涉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