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66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翠姨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萧红采用平视叙述视角,使人体会到翠姨之死,一方面是呼兰小城那愚昧、保守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翠姨自身软弱的性格和对男权至上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认同深深毒害了她的思想,这也是她悲剧归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2.
2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局部服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4.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并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之成为真、善、美相融相通的课程。  相似文献   
25.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德育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德育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通过构建主体参与式的高校德育立体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7.
大量研究证明高校教育应走在学生前面,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使高校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需求调查问卷,对苏州科技学院2600名大学新生就其素质发展、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社团提供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及其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实施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需求折射了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大学教育的侧重点;学生需要职业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人际适应、学习适应与生活适应等方面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28.
赛珍珠问题指"中国人是否更容易抄袭、抄袭是否内化于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气质之中"的问题。与学术相关的伦理类型在现代发生了根本转变,表现为学术从公器变为私器,真理活动的视野由复返的变为进步的,评价标准由传承变为创新。从反向抄袭、注疏性著作、自我抄袭等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抄袭本质上是个现代问题。"中国人更容易抄袭"的命题存在着历史错位,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29.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确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协调处理好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在人和自身关系上,实施人性修炼,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消费主义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30.
汉日语都有使用拟亲属称谓的习惯,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结构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使用上又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现象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日语的拟亲属称谓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着重就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进行汉日语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