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73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 ,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 :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 ;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 ,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相似文献   
42.
<金瓶梅词话>存在一种"五果五菜"用菜礼制,它是由五种干果、五种肉食组成,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一种饮食风尚,这在明代人所撰的史料、笔记、地方志及小说中都有大量描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明朝统治者政治上的提倡,历史上的承继,明代经济生产方面的特征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全宋诗·黎廷瑞诗》在整理中的标点及校勘尚有若干问题,作为献疑,归纳为15条,以供讨论。其中包括整理时因工作底本(《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芳洲集》)之误,点校者不察,沿袭底本之误而误者,如"铜狄摩"误作"铜狄磨"等,大多属音形相同或相似而误。有标点断句之误者,如《东坡志林》,误作"东坡《志林》";又如杂言体《禽言》中的"衍字"、"字的倒置"以及标点断句之误等。此外,有改动底本未出校者。文中均一一作了辨证。  相似文献   
44.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在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大量运用与集中阐说,表现为在诗评中开始广泛出现;在诗论中得到阐说和提升;在词评中也得以引入.这标示出了"趣"作为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成型.  相似文献   
45.
近几年来,江西软件产业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但与全球产业的发展相比,尚存在许多不足。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STP)的角度对软件市场的分析结果来看,江西软件产业市场的发展应实行"三步走,递增发展主线"的市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6.
论我国企业的危机公关--以"特富龙"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组织在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危机.若无有效的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一旦危机爆发,就只能仓促上阵,被动应对,如处理不当,殚精竭虑建设起来的组织形象就可能毁于一旦.因此,任何组织都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危机公关处理.而杜邦公司"特富龙"事件处理方法无疑是个成功案例,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7.
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技术创新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技术创新是培育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与引导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着力进行技术创新,并努力克服两者的制约关系,实现互动的螺旋式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8.
辛弃疾是位将相全才,志怀高远,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一生沉浮动荡,命运坎坷.辛弃疾其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他的人生悲剧是由"归正人"的身份、主和派的阻挠、贪图享乐的文化氛围以及他桀鸶不驯的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国人在人权斗争过程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权利,使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获得迅速发展,而由中共领导的苏区人权立法是当时中国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50.
修辞学是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修辞学是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语言学界讨论了近半个世纪,迄今分歧依旧。肯定派和否定派的观点都有道理。之所以产生分歧,原因有三:(1)索绪尔《教程》本身不统一、不严密;(2)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存在多种方案;(3)研究者考虑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